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科学举措,在此背景下,教师不能再延续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必须对语文课堂教学予以优化,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本文对其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路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语文教材的改编在不断进行,然而虽然课程内容创新了,但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却没有随之而改变,有时候即便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模式,但形式化严重,没有合理、正确的运用,效果甚微。对此,我们以新课程为背景,探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师生在课堂中角
这一点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复提到的内容,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师生角来说
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多是在听教师讲,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教师成为了课堂中主导角,不管是教学的内容、形式,还是教学的节奏,都是以教师的想法为标准来进行,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显然这样的师生角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要转变师生角,让学生来主动的学习、大胆的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的把握教学的内容与节奏,贴近学生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1]。对此,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结合微课的形式来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在微课中明确学习目标,比如背诵全文,体会诗中的意境等等,然后配合一些展示康桥景的图片或者视频、优美的音乐以及深情的朗诵向学生展示这篇文章,在微课的最后以问题的形式布置作业:其一,自主查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经历、其他作品等;其二,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了解学生微课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难以突破的重点、难点部分予以讲解,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教学的针对性,以提升教学效率。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二、加强互动优化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的另一个弊端就是课堂互动比较少,课堂上的互动主要是两方面,一种是师生互动,其价值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使教
师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2]。一种是生生互动,其价值在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促进学生分享、合作,拓展学生思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加强课堂互动。首先说情境创设,适宜的情境能够生动、形象的呈现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深入的理解,比如多媒体+问题情境,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红楼梦这部著作的文学造诣非常高,里面的词、句及内涵有些是高中生水平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这一段的电视剧片段,并提出问题:林黛玉为何进贾府?作者如何安排了林黛玉的出场?然后,教师播放视频的同时,结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来讲解教材内容,以加强师生互动。其次说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教师布置任务后,小组内部讨论来解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避免了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问题,同时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可以拓展思路。除此之外,游戏、角扮演等也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具体选择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
三、拓展教学资源,灵活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健全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知识范畴,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
把握[3]。但是,资源拓展并非是随意的,最好根据教材内容拓展。比如,教材中的留白部分、节选片段等等,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等为例,这些文章都是节选的小说片段,而片段前、后的内容对小学生全面的理解节选部分相关事件的起因、结局以及人物性格、矛盾等有重要作用。此外,文章背景、作者经历等都可以作为拓展地方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从网络上或者从学校图书馆中来查这些材料,对教材内容予以拓展。同时,除了依据教材拓展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于语文学习的读物,比如名著或者杂志,将其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知识。教学内容的灵活把握就是要适当地相互渗透,而不是进行单一化地教学,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在朗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将实践活动与教学结合等,就是对教学内容地灵活掌握,这样地教学构成不仅可以实现多向促进发展,还丰富了教学资源、节约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价值。
四、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地重要指导性依据,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就要通过对其应用的效果予以评价来了解。但是,常规的教学评价一般是学校的领导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指
标,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应当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首先,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除了学校评价之外,教育部门、教师、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不同的体对教师的教学有不同的感触,比如学校比较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形式是否新颖,知识讲解是否透彻,教育部门则比较关注是否在课堂中融合了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否落实了素质教育,学生则比较关注课堂学习的体验是否快乐、轻松,这些评价综合起来更加全面、客观,可以指导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这方面一般是教师来评价,而且参考的指标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对这一方面的改善路径有两条。其一是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弥补了教师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其二是除了结合学生的成绩评价,还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对学习的态度等方面,教师评价时要以鼓励、引导为主,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高中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了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特点,还有明显的人文性、社会性、艺术性
、统一性等特征。但是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单调而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除了掌握一些基础语文知识外,在其他方面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从多种路径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沈丽玲.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 000(002):P.1-1.
[2]刘美.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研探索[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3):12-12.
[3]闫凤云.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