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康桥诗人艾略特的作品《再别康桥》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和主题。
2.能够准确地朗读和书写诗歌《再别康桥》。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类似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带来的情感和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上课前播放有关诗歌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和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康桥的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正文(35分钟)
1.分享诗歌《再别康桥》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艾略特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写作背景。
2.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鼓励他们注意诗歌里的诗意和感情。然后一起讨论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注重诗歌的形式和用词,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介绍和解释一些生词和诗句的意义。
4.给学生分发《再别康桥》的诗歌歌谱,让他们跟着诗歌的节奏朗读。并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诗歌中的诗意和情感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和表达诗歌的含义。
6.引导学生尝试仿写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创作,而不仅仅是模仿。
三、拓展延伸(30分钟)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对诗歌的表达和感受。鼓励他们通过声音和表达方式传达诗歌的美。
2.列举其他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引导学生拓展对诗歌的了解和欣赏。可以播放其他诗歌的音频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探索和思考。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体会。
2.对学生的诗歌朗读和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鼓励。肯定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情感上的启发。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再别康桥》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和诗歌的意义,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通过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情感和
思考,还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艺术和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