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TeachersJToda,
例文支架使用灵活:用在"习作”之前,可发挥其示范、激趣的作用&用在"习作”之后,则可实现其诊断、评价的功能。若是"例文”与"习作”紧密融合,灵活穿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也是不无裨益的。
4.解释支架,评改共进。统编版教材中的每次想象类习作,均注重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培养其修改能力:"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展示大家的习作”"写完之后,把习作给同桌看看,让同 桌说说你写得是否清楚”"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解释支架,即用语言分条列举评判标准,从内容、构段、语言、谋篇等方面详细列举,在伙伴分享以及评价和修改习作等环节,引导学生一一对照,就能切实提高评改实效。
要注意的是,解释支架的各条评判标准应该源于学生的发现,即引导学生回顾单元要素,回读教材的单元习作页,对照要求,形成一个"元认知”支架,让学生评改时有章可循。如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学生就自行设计了如下支架进行互评自改。
(1)我的场景、装备中有“探险”元素。(☆☆☆)(2)我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了(()
(3)我写清了自己心情的变化过程((!!!)
儿童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个由故事元素构筑起来的、丰富而敞亮的童话世界。在写作的起始阶段—
—小学,教师必须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呵护,少一些限制和束缚,借助各种支架,帮助学生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如此反复实践,学生慢慢就可以自己寻或构建支架,直至最后丢掉支架这个"助手”,出地完成写作任务。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
统编版想象作文的编排特点和教学策略
◎陆信
象作文是学生根据现有素材,结合自身生活经
验,通过想象将头脑中产生的形象和画面,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作文形式。想象作文是小学习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作中的特殊类型。了解统编版小学想象作文的编排特点,是精准实施想象作文教学的前提。
一、统编版想象作文的编排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由"一纲多本”走向"一纲一本”,其中想象作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更加鲜明。了解统编版想象作文的编排特点,领会统编版想象作文的编排意图,是想象作文教学实施的基础。
(—1想象能力的层级性
不同年段的学生,其想象能力是不同的,培养想象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统编版想象作文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想象能力的层级性。
1.低年级侧重想象画面。低年级的学生想象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形象、直观、感性的图画,打开想象的翅膀。从教材编排看,二上语文园地七和二下语文园地四的这两篇想象作文都是看图写话,是通过想象画面引发想象思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中年级侧重想象情节。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三、四年级的想象习作数量明显增多。三年级共有4篇,上册"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下册"奇妙的想象”"这样想象真有趣”四年级共有3篇,上册"我和___________过一天”,下册"我的奇思妙想”’‘故事新编”。中年级习作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文字表述为主,尽管也呈现了少量图片,如三上"续写故事”,但更有价值的是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提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中年级更注重想象故事的情节,在想象能力的层级上,比低年级有了明显的提升。
3.高年级侧重想象未来。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和想象能力的提升,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想象未来的能力。五上"二十年后的家乡”,六下"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都是对未来的想象,带有明显的科幻彩。教材对高年级学生想象能力要求更高,想象不仅要丰富,还要合情合理。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地
理等科普知识,否则,很难驾驭一篇穿越未来时空的想象作文。
(二)想象能力的序列化
不同年段的学生,其习作能力是不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
编辑部介绍&王振辉,《新教编辑,负责教育板块及数学学科报道。
F ocus on Subject学科专辑/"统编教材想象类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专辑33
准》)对他们的习作能力也各有侧重点。同样,统编版想象作文在想象能力上也呈现螺旋上升的序列化趋势。
1.低年级想象的完整性。《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结合教材来看,二上的看图写画,画面呈现的是一只老鼠看到电脑屏幕里的一只猫后的惊恐场面。这并不是一幅孤立的画,这幅画的前后还隐藏了很多的画面,想象一下:老鼠为什么会在电脑前?它在电脑上做了什么?电脑屏幕上跳出一只猫后,老鼠又会怎么做?后来怎样了?把画面的前因后果想象完整了,要写的东西就出来了。
2.中年级想象的连贯性。第二学段《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
想象。中年级想象作文的篇数明显增加,想象能力也由低年级的完整性向连贯性提升,主要体现为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无论是三年级的"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还是四年级的"我和___________过一天”"故事新编”,都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情节曲折、内容连贯的故事。
3.高年级想象的合理性。第三学段《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是: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想象虽然超越时空,突破现实,允许大胆虚构和夸张,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五上"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的衣食住行等肯定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写到人类征服宇宙,地球人俘虏并驱使外星人,这不仅毫无可能,还在价值观念上存在问题,也背离了想象写作的初衷。
(三)指导方法的具体性
与原来的各种版本相比较,统编版教材的习作指导更加具体、细致、有效。如三下第五单元安排了整整一个单元来学习和训练想象习作,这一单元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课文精选中外名家作品,与习作主题密切相关;习作例文边上有阅读思考和提示,引发读者想象;"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内容设置都直接指向想象习作。这样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在以往的教材中是很少见的。
二、统编版想象作文的教学策略
领会了统编版想象作文的编排立意,我们确信想象作文的教学是有策略的,想象作文更需要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想象真有趣
(—)渗透想象方法
心理学认为,想象常用的方法有黏合、夸张、拟人化和典型化。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如三下《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把"人能吃东西"和"树能做窝”这两种特征黏合起来,编成了一个故事。课后习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训练的就是采用黏合的方法想象事物。三下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采用的是夸张的想象方法,如蜗牛跑得像汽车一样飞快会是什么样子。拟人化在童话故事中经常用到,如四下"故事新编”,要编写《坐井观天》,先要把自己想象成坐在井底的青蛙,这样才有身份的代入感。典型化手法到了高年级才接触到,如六下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根据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吸引人。抛开想象的因素,这就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要选取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二)塑造想象品质
想象品质的高低是决定一篇想象作文优劣的关键。想象具有独特性的品质,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要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努力跳出思维定势,想别人所未想。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走路姿势不得重复。很显然,越到后面越难走,这逼迫学生打破常规,突发奇想,于是出现了转着圈儿走、提着鞋子走、顶着花盆走等脑洞大开的走法。想象还具有丰富性的品质,大量的阅读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头脑里储存大量信息,平时有了丰富的积累,习作时才有丰富的想象。当然,想象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淀。
(三)培养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升想象作文能力的关键。阅读与作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原点在阅读。所以,首先要加强阅读,只有大量阅读,在头脑中建立起资源库,习作时想象才能厚积薄发。其次要打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通道,架起阅读与作文的桥梁。读写结合是联系阅读与作文的纽带,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新颖独特、丰富有趣的读写训练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如仿写、补写、续写、扩写、改写等。有阅读作为基础,有平时读写结合的积累,再加上整篇习作的训练,想象习作能力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
统编版教材为想象作文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搭建了平台。只要深刻领会统编版想象作文编排的意图,掌握不同年段想象作文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在想象方法和能力上进行有效培养,并结合新颖有趣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想象习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屜(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关注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
催化剂。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卜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