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电源和电流》评课稿
    更新时间:2011-03-05  好评度:1610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
    陈红灵老师评课: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
    篇二: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
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4)规范化。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
垂直和表面。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三: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伽师县六乡中学物理教师努尔斯曼姑丽·图
    尔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第二
    节《光的反射》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
    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
    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法
    1、教学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
    2、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教具
    激光器、硬纸板、大头针、平面镜、量角器、计算机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
    (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
    一"点":入射点o
    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  三"线"  反射光线ob (同上)
    法线on  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
    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③让学生根据现象和测量填充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现象规律: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
说课稿范文    3引申:法线既是镜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4、应用: ①求角(随堂教师举例) ②作图
    (四)光的反射类型:
    1、对照课本4--16中的a、c两图分析说明特点:
    2、强调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①看电影
    ②黑板反光
    ③雨后夜晚走路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知识要点: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一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篇四: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
    各位评委,大家好!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第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
    篇五:万有引力评课稿
谈古论今验证万有引力 旁征博引彰显三维目标
    --听徐龙旭老师《万有引力定律》汇报课有感
    课后,所有听课教师第一评价都是:徐龙旭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以学生为主体,循循善诱,节奏适中,有条不紊。
    他为我们娓娓道来卡文迪许的故事--
    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公元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国尼斯。公元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卡文迪许可算是一位活到老、干到老的学者,直到79岁高龄、逝世前夜还在做实验。卡文迪许一生获得过不少外号,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1798年他完成最后的实验时,已年近七十。在物理学上他最主要的成就是通过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卡文迪许是这样测量地球的密度的:先求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数,再推算出地球密度。他的指导思想极其简单,用两个大铅球使它们接近两个小球。从悬挂小球的金属丝的扭转角度,测出这些球之间的相互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求出常数g。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