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
1.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 篇一
  一、说课标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选自中国地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中对此节内容提出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此看来,对于这部分内容从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到学生的分析和运用都不可忽视。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段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开启地理学原理的一把钥匙,对于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重要意义。本课通过归纳几种人类
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对其身边的环境问题产生关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采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难点:几种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后果及治理措施。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讨论法。一方面,结合课本图片及文字材料,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讨论出现的原因并归纳总结。
  学法:要使学生学会探究,即学会如何分析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地理基本原理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1、大家都看到了,在导入新课时,我使用了一段环境优美的视频资料作为本课
  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与本课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课标分析与教材分析两个板块的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2、教学新课: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我基于三点来进行设计。
  (1)开放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等几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我都配有相应的文字及视频资料。(观看)再加上学生课
前准备的材料,就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自主探究,弄清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了。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疏漏与不足而不断的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个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因为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所以在观看了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之后以练习题的形势来使学生巩固次知识点。
  大气污染和酸雨这一环境问题,我同样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让学生来进行加工整理。
  当然,教师应及时补充信息,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是指网络化、系统化。即重点知识小结。
  (2)充分利用课件
  这个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直观性较强的文字、图片、数据、视频资料。他能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现状。
  (3)精心设计活动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学以致用。在教学时先由课前探索活
动引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探究,弄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课下由教师指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关注并研究自己生活中的环境危机。也就是此处的案例探究。学生以“荒漠化”为主题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并在这节课上向大家做了战士。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最后的漫画反思将此活动推上了高 潮,可以说这幅漫画是本节课中心思想的总结与升华。
  五、说教学效果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全面和谐培养学生素质,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输灌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小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而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的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图、、形、声并茂的动态信息,形象直观、快捷、大容量的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通过使用这个课件,我有一点感触颇
深,就是,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你可以利用此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你是一个非专业人士你可以利用此课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2、了解温室气体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防护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掌握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检索资料,培养其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形成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2、通过网上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既是本单元教材的总结和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本单元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编写方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例如,本课所讲的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问题,在前面讲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已有提及,为此课的讲述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
  有关酸雨的成因,在初中化学课中也有讲述。所以本课教学应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实际问题。本课教材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加深。重点放在讲述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2、本课教材旨在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
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学情分析
  1、学生为高一年级;使用教材为人教版(正式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高一年级);说课稿范文
  2、学生应熟悉计算机一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文稿演示工具的操作,熟悉网络教室的环境,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巧。
  四、学习环境和资源
  1、校园网、网络教室、宽带网、投影仪、视屏展示台。
  2、网络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3、网络教室系统、word文档、PowerPoint文稿演示工具。
  五、教学思路和设计
  教师设计网页,并把课程内容上传到网页上。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自己先进入网页。基
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利用电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建构。教师采用目标式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页上获取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信息工具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导入新课──自由探究──协作讨论──归纳小结──巩固练习──思维拓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环境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绿用品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绿用品?”(学生回答后)“绿用品的大量使用,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自由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每一知识点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1、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
  2、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针对全球变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酸雨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治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