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小学3年级数学说课稿
  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 小学3年级数学说课稿,供大家赏析。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
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注意什么?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三个问题:1。哪个年级捐的多一些?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三)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题(“练一练”第1、2题),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回顾整理。
  这一环节中先设计了课后的第3题,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
  六、说教学效果。
  1、提出数学问题环节学生可能出现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
  2、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计算量及数字大,可能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2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说课稿范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