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现如今,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动准则。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1
  1、⽬的:
  为了加强部门之间安全⼯作的沟通和推进安全管理,及时了解公司的安全状态,特制定安全会议制度。
  2、适⽤范围:
  适⽤于本公司
  3、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负责召开本单位的安全会议。
  2)安全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召开每季度末安全会议及年度总结、表彰⼤会。
  3)各部门定期召开安全⽣产例会,并编写会议记录。
  4、安全会议组织
  1)安全⽣产会议是协调和处理公司⽣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产计划顺利实施的主要形式。因此,为了保障⽣产信息流的畅通,安全⽣产会议必须及时召开,并形成会议记录,需要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公司领导进⾏传递,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2)公司安全⽣产会议每⽉召开⼀次,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每周召开⼀次,并形成会议记录,备查。
  3)公司安全⽣产例会由安全环境管理委员会事务局组织召开,地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在召
开会议前临时通知。参加会议的⼈员⼀般有:公司总经理,各部门等有关负责⼈和专职安全员,并根据有关情况对与会⼈员按需要随时增减。
  4)各部门安全⽣产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和⼈员由各单位⾃定。
  5)公司安全⽣产会议采⽤到会⼈员签名制,对⽆故不参加会议者,按公司有关规定进⾏处罚。
  6)公司安全⽣产会议参加⼈员应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负责⼈或主管⽣产的领导,必须熟悉本部门,本单位的⽣产情况,不得随意安排他⼈替代参加会议。
  7)各部门安全⽣产会议的组织形式可参照公司安全⽣产会议的组织形式进⾏。
  )当公司发⽣重⼤事故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及时召开会议。
  5、会议内容:
  1)总结和分析近期的安全⽣产形势,各部门提出已经发现或隐藏的安全隐患,并针对隐患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2)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作的⽂件、会议精神和指⽰。
  3)研究和决定对各项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理以及对有关责任⼈的处理意见。按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制定防
范措施。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4)研究决定对各项安全有功及年度安全先进部门和先进个⼈的表彰。
  5)各部门提出⽬前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6)公司安全会议由安全环境管理委员会事务局负责组织,安全员做好记录,安全会议之后,安全员将会议精神和会议纪要下发和张贴,并跟踪了解重⼤安全措施的执⾏情况。
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2
⼀、安全⽣产⽬标管理
  ⼀、安全⽣产⽬标管理
  所谓⽬标管理,就是根据事先设定的⽬标进⾏管理。⽬标管理是指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以⾄每个⼈,围绕总⽬标制定各⾃的具体⽬标、⾏动⽅针,保证措施和⼯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对实施过程实⾏“⾃我控制”,对实施结果进⾏严格考核从⽽确保⽬标实现的⼀种管理制度。
  安全⽣产⽬标管理,是以⽬标管理的原理、⽅法为指导,根据各单位⽣产经营总⽬标和上级对安全⽣产的要求,确定各⾃的安全⽣产总⽬标,并发动和组织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每个职⼯,层层制定和实施各⾃安全⽬标的管理⽅法。安全⽣产⽬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切安全活动的开始是确定⽬标,安全活动的进⾏以实现安全⽬标为指针,安全活动的结果以完成安全⽬标程序来评价,安全活动的奖惩以实现安全⽬标情况为依据。通过安全⽬标管理,依靠全体职⼯⾃下⽽上的努⼒,保证各⾃⽬标的实现,从⽽最终保证企业安全⽣产总⽬标的实现。
⼆、安全⽣产教育
  ⼆、安全⽣产教育
  安全⽣产教育是指向单位内外全体有关⼈员进⾏的安全思想(态度)、安全知识(应知)、安全技能(应会)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它在污⽔处理⼚(站)的建设和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靠的系统需由安全⽣产来保证。其中⼈是⽣产的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机器、为⼈所驾驭或改造。但⼈的⾃由度⽐较⼤,尽管在主观上不会愿意伤害⾃⼰,可是由于⽣理、⼼理、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为的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对于机器的驾驭和对环境的适应,也不是天⽣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培训和练习。现代⼯业⽣产是集体劳动,在作业过程配合中的协调配合也⾄关重要。⼀个⼈的失误可能使周围设施和他⼈受到伤害或破坏。要保证⽣产作业中的协调,也要经过严格培训,并且要
靠规程和纪律的约束。现在企业中发⽣的⼯伤事故,70%左右或多式少与⼈的失误(⽆知、误动作或违章)有关。由此可见加强安全教育,是⼗分重要双双异常艰巨的任务。
  安全⽣产教育是污⽔⼚管理⼯作的⼀项重要内容,也是搞好污⽔⼚安全⽣产的重要措施。
  1、必须树⽴“安全第⼀”的管理思想。
  污⽔⼚要对安全教育⼯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给予充分的认识。过去在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务虚”上,纵观历来发⽣的各类事故的原因,总有安全教育不够或不⼒的问题,所以必须转变思想观点,树⽴“安全第⼀”的管理思想,彻底改变安全教育⼯作提起来重要、⼲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觉地、切实地搞好安全教育⼯作。
  2、加强安全活动⽇管理,提⾼安全学习质量。
  开展污⽔⼚安全⽇活动是提⾼⼴⼤职⼯安全思想的有效途径之⼀,是进⾏安全教育的主课堂。安全活动的质量与⼈⾝安全、设备安全、检修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污⽔⼚的安全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和搞突击,⽽应形成制度,在安全⽇活动中要针对3个⽅⾯加⼤⼒度进⾏学习:⼀是要联系⽣产实际分析事故案例,通过对事故的分析谈出⾃⼰的体会、讲出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从技术⾓度分析事故或异常,并制定防范措施的能⼒。⼆是在学习《安规》中要⼒戒教条。应该说《安规》上的每⼀条都有丰富
的内涵,在学习时应结合实际进⾏逐条讲解,学以致⽤。三是学安全知识要注意动⼿能⼒的训练,要让全体职⼯学会各类现场急救的⽅法、现场安措的设置⽅法和安全⼯器具的使⽤⽅法,不断提⾼⾃我保护能⼒。另外,安全活动⽅式要多样化,如搞⼀些安全技术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培训、技术⽐赛、模拟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等,使⽔⼚员⼯感到安全活动内容丰富、⽣动活泼,从⽽提⾼职⼯参加安全活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安全学习质量的⽬的。
  3、建⽴“班组安全流动岗’制度,增强职⼯的安全责任感。
  实践证明,建⽴班组“安全流动岗”是进⾏安全教育的⼀种⾏之有效的⽅式,同时它还可以⼤⼤降低班组成员的习惯性违章⾏为。流动岗每周轮换⼀次,负责监督全班职⼯的各项⼯作。在安全学习会上流动安全监督员将⼀周来发现的班组成员中的习惯性违章、违规等不安全现象提出来让⼤家分析总结,以引起⼤家的注意。这样可以起到以⾼带低、互相促进、全员参与的作⽤,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危险环境、危险⾏为等,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4、充分利⽤班前班后会,实现安全教育经常化。
  班前班后会是班组管理中的⼀项主要内容,充分利⽤班前班后会进⾏安全教育的督导有助于班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反三,不断规范⼯作⾏为,从⽽提⾼班组的安全⽔平。在“班前碰头会”上,在布置⼀天的⼯作任务的同时,应向⼤家讲明当天
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使⽤的安全器具等,提醒⼤家严格按《安规》办事,并将可能发⽣的问题作好事故预想,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在“班后碰头会”上,应对⼀天的⼯作给予必要的总结,分析⼀下⼤家在⼯作中存在的⼀些问题,使⼤家今后在处理同样问题时避免类似错误的发⽣。这样通过班前班后会有意识的灌输各种安全思想,把班组安全教育融⼊⽇常的⼯作中,潜移默化地提⾼每个职⼯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平。
  5、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紧密联系实际搞好安全教育。
  学安全、讲安全,最终还是为了保安全。在实际⼯作中我们发现反事故演习的⽅法对安全教育⼯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班组应定期组织职⼯分析安全形势,测试设备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反事故演习活动,让职⼯在模拟事故处理过程中得到锻炼,提⾼职⼯的应变能⼒和实践⽔平,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职⼯临危不惧、遇事不惊、沉着冷静的⼼态和提⾼职⼯的防范能⼒。总之,污⽔⼚只有建⽴良好的安全教育体系,才能使安全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提⾼污⽔⼚防⽌设备事故和⼈⾝伤亡的能⼒,从⽽提⾼污⽔⼚的安全管理⽔平。
三、安全技术管理
  三、安全技术管理
  安全技术是辨识和控制⽣产运⾏和⼯程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职⼯伤亡事故的⼯程技术和组织措施的总称。其内容是研究⽣产过程中物理的、化学的、⽣物的以及⼈的⾏为⽅⾯的危险因素及其导致伤亡事故的规律,从⼯程、技术、管理等⽅⾯采取措施,以创造合乎安全要求的劳动条件,防⽌⼯作事故的发⽣,保障劳动安全,促进⽣产发展。其基本任务是:
  1、分析⽣产运⾏和⼯程建设过程中多种不安全因素及其导致伤亡事故的条件、机制和过程;
  2、辨认和评价危险源,采取必要的⼯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安全的⼯艺、设备和劳动环境,消除和控制危险源;掌握与积累资料,制定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和⼯程安全操作规程;
  3、编写对⼯⼈进⾏安全技术教育的资料;
  4、研究制订分析伤亡事故的办法,参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
四、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四、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技术管理是对安全技术⼯作进⾏的组织、计划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对⼯艺和设备的管理;对⽣产环境安全的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防护⽤品的管理;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1、对⼯艺和设备的管理
  ⽣产⼯艺过程产⽣的危险因素,是导致事故发⽣、造成⼈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的主要危险源。加强⽣产⼯艺过程安全技术管理,是防⽌发⽣事故,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主要环节。⽣产⼯艺过程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艺安全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
  2、对⽣产环境的安全管理
  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安全,是保障⽣产者安全与健康的基本条件。国务院颁布了《⼯⼚安全卫⽣规程》其中⼚院、道路、坑、壕,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及建筑物、电⽹等的安全卫⽣要求;⼯作场所总体布置、危险护栏、地⾯、墙壁、天花板、采光、降温、防寒、供⽔等⼀般安全卫⽣要求;特殊环境(如⽓体、粉尘和危险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要求。此外⼚房设计、防⽕单蹄、仓库堆场安全、电⽓线路安全等也才有专门规定或标准。安全技术管理⼈员要认真组织实施有益⽣产环境安全的规程、标准。
  3、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规定⼯⼈操作机器仪表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的技术⽂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要根据⽣产⼯艺、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特性,参考安全操作经验和事故教训。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要合
乎⽣产操作步骤和程序,有安全技术知识、注意事项,正确使⽤个⼈防护⽤品的⽅法、预防事故的紧急措施和设备维修保养事项等。这些都是从控制⼈的操作⾏为上预防作废事故的有效⽅法。
  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程、各岗位的实际需要定出安全操作的详细要求,以进⼀步实施这些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五、加强个⼈防护⽤品的管理
  五、加强个⼈防护⽤品的管理
  ⼈个防护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产过程中的⽣命安全和⾝体健康,预防⼯作事故和各种职业毒害⽽采取的⼀种防护性辅助措施。
  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职⼯⼯作性质和劳动条件,配备符合安全卫⽣要求的劳动防护⽤品、⽤具(污⽔处理待业除了配备⼀般的个⼈防护⽤品,如:防护服、防护⼿套、防护鞋、防护眼镜等以外,还应配备防毒⾯具、救⽣⾐、救⽣圈等),全⾯指导⼯⼈正确使⽤。
六、防⽕防爆与压⼒宣传品管理
  六、防⽕防爆与压⼒宣传品管理
  1、⽕灾与爆炸
  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灾。其中造成⼈⾝和财产的⼀定损失即为⽕灾,否则称为⽕警。
  爆炸是指物质由⼀种状态迅速地变为另⼀种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巨⼤能量,同时产⽣声响的现象,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物理性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突变(如温度、体积和压⼒)等物理性因素形成的爆炸,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变。⽽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其他物质,并同时产⽣⼤量⽓体和能量的现象。
  ⽕灾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燃烧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研修基本条件,即:有可燃物质;有助燃物质;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也就是⽕源)。此“三要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燃烧都才能形成。缺少其中任何⼀个条件都不会发⽣燃烧。⽽灭⽕的基本原理就是消除其中任⼀条件。
  ⽕灾与爆炸是相辅相成的,燃烧的研修要素⼀般也是发⽣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且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必须预告均匀混合,并以⼀定的浓度⽐例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源才会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爆炸性混合物能发⽣爆炸的浓度爆炸下限,反之为爆炸上限。物理爆炸的必要条件:压⼒超过⼀定空间或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防爆的基本原理,同样也是消除其中任⼀必要条件。
  2、防⽕防爆的管理
  污⽔处理⼚及泵站防⽕防爆的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点:
  (1)全⼚(站)上下必须牢固树⽴“安全第⼀,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贯彻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
  (2)学习掌握有关法规、安全技术知识、操作技能,严格训练、提⾼能⼒、持证上岗。
  (3)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进⾏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配备专⽤有效的消防器材、安全保险装置和设施,卖价负责,确保其时刻牌良好状态。
  (5)消除⽕源:易燃易爆区域严禁吸烟。维修动⽕实⾏危险作业动⽕票制度。易产⽣电⽓⽕花、静电⽕花、雷击⽕花、磨擦和撞击⽕花处应视⼯作区域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6)控制易燃、助燃物:少⽤或不⽤易燃、助燃物。加强密封,防⽌泄漏可燃、助燃物。加强排风,降低泄漏可燃、助燃物浓度,使之达不到爆炸极限。
七、事故报告制和调查程序
  七、事故报告制和调查程序
  国务院最新规定:为了保障安全⽣产,维护国家财产和⼈民⽣命安全,特规定了事故报告制和调查程序规定,以加强事故的管理和防范。
  1、⼈员伤亡事故的报告制和调查程序
  职⼯伤亡事故是指职⼯在劳动过程中发⽣的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指职⼯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单位的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职⼯伤亡⼤体分成两类:⼀类是因⼯伤亡,即因⽣产或⼯伤⽽发⽣的伤亡;另⼀类是⾮因⼯伤亡。职⼯伤亡事故管理的对象是因⼯伤亡事故。
  这⾥说的职⼯包括固定⼯、临时⼯和其他各种开⼯的⽤⼯。职⼯伤亡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死亡三类。
  (1)轻伤,指职⼯负伤后休⼯⼀个⼯伤⽇以上,未构成重伤的事故。
  (2)重伤,指⼀次事故只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3)死亡,指⼀次死亡1-2⼈的事故。
  (4)重⼤死亡,指⼀次死亡3⼈以上(含3⼈)的事故。
  另有按《企业职⼯伤亡事故报表制度》中指明的造成事故的原因进⾏分类和事故原因、类型等进⾏分类的⽅法。
  2、伤亡事故管理的主要原则
  (1)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单位领导应对事故报告、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
  (2)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要求:“必须查明事故发⽣的原因、过程和⼈员伤亡、经济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
  (3)“三不放过”。要求: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这是事故调查处理⼯作的指导原则,也是评价事故调查处理⼯伤好坏的标准。
  (4)追究领导责任。“单位法⼈代表是安全⽣产第⼀责任者,发⽣事故,⾸先要追究其责任。对因严重官僚主义和忽视安全⽣产⼯伤造成重⼤事故的,要从重处理,不得姑息。”
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3
⼀、总则
  ⼀、总则
  1.1本制度适⽤于设备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了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2⽣产部是设备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员负责施⼯作业的安全管理⼯作。
⼆、具体内容和要求
  ⼆、具体内容和要求
  2.1认真做好装臵停⼯检修的准备⼯作,成⽴临时检修领导⼩组,组织机构中必须设安全管理⼈员,负责对检修全过程的安全⼯作进⾏安排、检查、验收。车间检修现场必须有兼职安全员负责现场作业安全。
  2.2停⼯检修应做到五定。即定检修⽅案、定检修⼈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制度(规定)。
  2.3装臵停⼯后,按停⼯⽅案和⼯艺要求切断进、出装臵的物料,易燃易爆⽓体的排空,要缓慢进⾏,放空管线末端必须采取防⽕措施。
  2.4对盛装可燃性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应按规定进⾏彻底的清洗及蒸⽓吹扫氮⽓臵换,使其内部不含有余⽓,并⽤仪器测试指标合格后⽅可作业。
  2.5在吹扫过程中,装臵附近禁⽌动⽕。
  2.6严格禁⽌装臵停车后就使⽤压缩空⽓直接吹扫带油品管线和容器,以防⽌爆炸起⽕。
  2.7在停⼯检修中,罐、塔、管线、容器等设备如有易燃易爆物质时,其出⼊⼝或设备系统连接处所加的盲板处应挂“有物料注意防⽕”警告牌。
  2.8检修中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