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多文本阅读课内带动课外教学策略浅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要发展思维;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会探究等;课内文章有限,课外文章无穷,要达成阅读目标,必须向课外借力,精选好文,以增加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下面就我们自己在教学中的的亲身实践来谈谈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方法与策略。
一、以“内容相似”为契合点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带动课外活动。
在学习课内七年级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巧妙结合课外《父亲的陷阱》、《若种子也要发芽》等文章进行阅读,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一位又一位智慧的父亲,教子有方,懂得训练孩子给孩子指导和鼓励,帮孩子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变得勇敢,伟大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能通过阅读探究出此类文章的主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都想办法克服它,战胜它,走出坎坷,冲出困境。在知识上,学生们既提高了阅读水平,积累了阅读经验,在情感上也积累人生奋斗的经验。
二、以“写作手法相似”为契合点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带动课外活动。
现代文中课内冰心的《荷叶母亲》,茅盾的《白杨礼赞》,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结合课外《石缝间的生命》,《新叶》进行教学,通过截取相关段落,进行组合,让学生通过阅读、质疑、小组合作、老师点拨等活动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情感上也收获了花叶草本无情,但赋予人格生命之后也有高尚的情怀,也有不屈的斗志。
在文言文教学《爱莲说》、《陋室铭》教学中用类似的方法,并联系现代文的教学,让不同文体在教学组合中展现非凡的魅力。
三、以“情感相似”为契合点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带动课外活动。
课内文章《秋天的怀念》,叙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亲的赞美,以及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感动。课外文章《合欢树》,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把这两篇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文章结合起来阅读,明确此类文章主题思想:歌颂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伟大大。我们的母爱就是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华丽动听的语言,点点滴滴却能缀成伟大的乐
章。更感人的是情感的升华:我们能从作者对母亲的深爱里,看到他对生活、人生的认识与信念,这种厚重的意蕴,使它超越了一般怀念文章的情感,而升华到一个崇高、壮美的境界。学生们可以在阅读训练中学会阅读,自由表达,又能接受一次情感教育。
四、以“名人与名著相结合”为契合点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带动课外活动。
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豪,在学习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朝花夕拾》,让学生们阅读到了他笔下那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尖锐抨击,也感受到了他渴望人性解放的呐喊。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语文素养的提高。
五、以“写作文体相似”为契合点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带动课外活动。
课内说明文《速冻食品》、《肌肉是有记忆力的》都是事理说明文,和课外《冬眠的奥秘》、《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相结合训练,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让学生从中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及怎样做到语言的精准性,老师点拨,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说明的方法,以及说明文的特点。
立论文:课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外--《唐僧,为啥不飞过去》、《乐业与敬业》,驳论文:课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友邦惊诧论》,课外《黄岩岛到底属于谁》、《有钱一定幸福吗》,通过这两大类文章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立论文是对一定的时间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写立论性的文章必须做到: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真实、充分;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而驳论文是就一定的时间和问题发表议论,驳斥和揭露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对议论文题文章阅读水平的提高及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怀念母亲的诗
六、以“学校活动”为契机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课内带动课外活动。
2017年10月份,为迎接全市的第六届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我校组织了相关题材的多文本阅读活动,并在众多的优秀文本中博采众长,如:岳飞的《满江红》、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然的《我的自白书》、陈毅的《梅岭三章》、叶挺的《囚歌》、闻一多的《一句话》等古代与现代经典的精彩结合应运而生出一部优秀的《情系中华》,同学们用豪情满怀的语言,真情动人的演绎,在还原经典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深深感动与震撼,革命志士一腔热血,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少年责任的气冲云霄,
师生们用自己的创作传承了中华精髓,传递了前进的动力!我想,这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较高境界。2018年9月份,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朗诵比赛,我校语文老师抓住契机进行有关中秋,月亮主题的课内外多文本阅读,并即时创作出了许多佳作,如:一等奖作品《我們的思念是圆的》,把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名句佳作精彩碰撞,实现了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完美结合,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创作水平的迅猛提升。
七、课内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大量的语文资源,使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的结合,既能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之,通过指导、推荐、引领各种活动的开展,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初中多文本阅读课内带动课外教学策略研究》(dwbyd180117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