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背诵《望江南》
  温庭筠是晚唐诗人兼词人,他是花间词的鼻祖,此后的五代词风多是伤离惜别。怀春感秋、男欢女爱、闺怨相思等,直至苏轼高唱出一首首恢弘飘逸、豪迈奔放的壮歌时,词坛震动了,
词人震惊了。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由此后与婉约相对的豪放词风确立起来了。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温庭筠、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四、文本解析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1)老夫:作者自称。当时苏轼三十九岁。
  (2)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太守。
  (3)聊:姑且,暂且。(4)黄:黄犬。(5)擎:向上托。(6)苍:苍鹰。(7)胸:胸怀。(8)胆:胆气。(9)开张:宽阔豪壮。(10)持:拿着,握住。
  (11)会:定将。(12)挽:拉,牵引。
  (一三)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14)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壹五)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全词翻译如下:
  青春朝气在我老汉胸中激荡,
  左手牵着猎狗毛褐黄,
  右手举着的猎鹰羽片青苍。
  锦帽貂裘多么威风
  指挥骑士驰骋山冈
  大伙儿追随使人感动
  我要亲手射杀那猛虎
  重现那孙权的豪壮
  酒酣气盛神足气壮
  鬓角白发飞扬
  又有何妨?
  我是汉代的云中太守,
  朝廷的任命不能使我失望
  将大弓拉得像一轮圆月
  箭头指向西北方向
  我要射落那凶残的天狼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放——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感受豪放
  1词中哪些词句体现出豪放之情?
  (1)—“狂”
  “狂”表现在哪里?左牵黄,右擎苍其狂一;出城看而“倾城”,其狂二;
  猎必射虎,其狂三;自比孙郎,其狂四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太守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像狂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也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3)为报倾城随太守表明观看太守狩猎的百姓很多。
  (4)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作者要亲手射杀猛虎。自比孙权,可见其豪放,更见其“狂”。
  (5)鬓微霜,又何妨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又有何妨!也可看出作者的豪放之情。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这一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祖国、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2带着豪情齐读词。
  3围绕“狂”字,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
  上阙记叙:密州出猎的盛况 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下阙抒情: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板书:
  上阕出猎——狂左、右、卷、射
  下阕抒情——御敌立功、报效国家
  小结:
  1中心: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拓展讲座——用典,传情达意的生花妙笔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使表达委婉含蓄,生动典雅。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因用典而豪气洋溢的词
  师:比如“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典故。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报效国家”、“我希望被重用”,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1“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现了作者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三)三读吟诵再现豪放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
  五、拓展研读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雄奇壮丽的景、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
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似乎是以为铮铮铁汉。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背诵本文
  附
  拓展1:苏轼一生多次遭贬,但是每一次被贬他都表现得很是从容于乐观。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惠州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黄州他又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听一听,这是多么乐观与豁达的心
境,苏轼在挫折与困难面前已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选择坚强?
  拓展2:《望江南》与《江城子》比较
  示例:《望江南》是细腻柔美清丽的,《江城子》是粗犷豪迈奔放大气的
  a.从题材上,《望》是闺怨词,画面凄美《江》射猎词,场面壮阔
  b.从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望》愁苦的思妇《江》豪迈的英雄
  c.从抒发的情感上,《望》女子的相思之情《江》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1069年返京;任职史官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乌台诗案)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江城子翻译
  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 篇2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
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