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
A.学术争鸣,服务政治    B.实现统一,社会共识
C.私学兴盛,文化传承    D.华夏认同,文化交融
2、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    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化
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3、下图反映了(  )
A.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B.农业生产的开发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湖泽水体的退却
4、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监察御史张士逊为贡院监门官。时贡举初用糊名之法,士逊曰:‘主司有亲戚在进士中,明日当引试,愿出以避嫌。’主司不听,士逊乃自言引去。上是之,记名于御屏,遂诏:‘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皆移试别头。’”宋朝别头试的实施(  )
A.推动了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    B.提高了科举选拔人才的标准
C.进一步加强了科举制度建设    D.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
5、明末,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有的书后还附有一些诗文,描述商旅艰辛。这反映出当时(  )
A.地理知识受到关注    B.商人支持出版事业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经世致用思想传播
6、“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传统中国以陆地为主要防线。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使清政府认识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洋务派趁此机会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具体措施的“海防议”。由此可见,当时(  )
A.国家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B.清政府海防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C.清廷实现了军事近代化    D.洋务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7、1920年1月,孙中山在致海外同志的信中说:“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
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这表明孙中山(  )
A.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    B.到革命成功的道路
C.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    D.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8、《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文指出,说起1936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
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
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9、1951年,面对农民需要出售土产的需要,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和建立供销合作社的指示,“除尽力建立国营贸易并组织私商来推销土产外……应放手地普遍地在推销土产的基本要求之下来组织新区农村合作社,而不必过分小心……”。这一举措表明(  )
A.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    B.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必然性
C.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工作重心    D.工业化建设条件的日趋成熟
10、下表为《1978-1988年中国工业化指数(部分)》:
项目
变化状况
乡镇企业数量
150万个到1890万个
农村工业总产值
515亿元到7020亿元
农村工业就业人数
2800万人到9500万人
农民总收入
87亿元到963亿元
村镇企业总资本存量
230亿元到2100亿元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积极性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11、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学家只是通过限定法律规则的范围,来指望达到将希腊的分类与概括的方法用作裁判案件的理性基础,就像希腊哲学家从来不曾打算将辩证法仅仅用来论证法律判决和规则,罗马法学家也从来不曾想把他们逻辑一致的裁判天赋转化为一种哲学体系。由此可见(  )
A.罗马法体现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B.罗马法学家具有明显的务实取向
C.古希腊继承并发展了古罗马文化    D.希腊哲学制约罗马法律体系完善
12、1484年意大利学者皮科写道,上帝对人这样说:“我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央,以使你观察到这个世界的一切。我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使你死亡或永生。归根结底,你作为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与塑造者,应该用最适合你的方式来构建自己。”这一看法(  )
A.体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B.开启意大利宗教改革的序幕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
1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产阶级占到了墨西哥、智利、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国总人口的10%。此外,由于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大都属于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往往能够得到充分地宣传。1910年,墨西哥工人数量达到近90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展示出鲜明的反帝立场
C.具有强烈的民族彩    D.促进了考迪罗统治瓦解
14、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引发了商品经济与计划管理之间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苏共中央在全国发起农业集体化,重组经济管理部门,建立起完整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集中的管理,与此相应在政治上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这说明(  )
A.农业集体化进程遭遇诸多阻碍    B.苏俄较为重视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
C.斯大林模式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D.新经济政策未满足苏俄的发展需要
15、在许多人看来,2001年“9·11”之后,美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牛
津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提出,我们必须把“9·11”事件的重要性放在已有的历史趋势中,并进一步分析此后会出现的历史趋势。下列选项中,与随后世界发展演变相符的有(  )
A.美国更热衷于对世界各国施加影响    B.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C.全球治理机制与国际协调得到完善    D.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渐趋形成
二、论述题
16、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唐代农业发展状况”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并得出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料搜集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曲线图
直到隋代,今山西、陕西北部,仍以畜牧为主,今泾川以南一带,也还是农牧兼
重。这样,就不致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黄河在隋唐两代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状态,没有形成严重的灾害和影响。
——摘编自吴宗国《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
凡监牧,孳生过分则赏:谓马剩驹一,则赏绢一匹;驼、骡之剩倍于马,驴、牛
之剩三,白羊之剩七,羚羊之剩十,皆与马同。
——摘自李林甫《唐六典·卷17》
隋及唐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唐制:丁男及中男各受永业田20亩,口
分田80亩,老男、残疾人、寡妇等受田略少,均为其半数左右。在宽乡(地广人稀之处)可以限外占田,但要另册登记。另外买卖限制有所放宽,违限卖永业田,法律亦无惩罚条文。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简史》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结论:唐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在天、地、人三才理论的指导下获得了较快发展。
该小组搜集的资料能否为结论提供较为完整的证据链?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部分)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专业设置
创办者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英文、法文、算学
奕诉等
1866
福建船政学堂
福州
制造、驾驶、绘图
左宗棠
1874
操炮学堂
上海
制炮工程
江南制造总局
阴兴1880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电讯
李鸿章
1883
金陵同文电学馆
南京
电讯
左宗棠
1884
广东黄埔学堂
广州
驾驶、
张之洞
1888
珲春俄文书院
珲春
俄文
希元
1890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威海
驾驶
丁汝昌
1890
旅顺口学堂
旅顺
丁汝昌
1892
湖北采矿工程学堂
武昌
矿务
张之洞
提取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