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
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阅读空间。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课题凝练简括,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又点明了主人公是 ,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 。
(2)这首诗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   ,后两段写 
    ,抒发了朋友之间 之情。
3. 阅读练习。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圈出诗中押韵的字。
[2]这首诗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两个四字成语。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一句中的“劝”,改用“要”或“求”的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钟山_________的情景。
[2]“茅檐相对坐终日”一句中诗人既是相对______而坐,又是相对______而坐。
[3]在写静景的时候,诗人常常会用以动衬静的间接描写的方法,比如“鸟鸣山更幽”,但本诗作者用了________的写法。
4. 经典吟诵。
(1)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意思:   。
思想感情: 。
(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 ”。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
5. 快乐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竹喧_________________。王孙: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的静态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先_______后_______ (视觉  听觉  感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句序是倒置的,请你试着写出正常的句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词阅读。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 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请把诗句的后两句补充完整。你时带着_______的情感来读着两句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与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______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
角度都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的感情。
[4]请你穿越时空隧道,向南宋人民介绍一下21世纪新中国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诗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哪些景物?试着一些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句诗中知道了“诗人没有到他要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你能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静”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三万里河”指的是(  )
A.黄河 B.长江
[3]“五千仞”形容山(  )
A.很高 B.很大
[4]“王师”指的是(  )
A.南宋朝廷的军队 B.金兵
[5]前两句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6]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____)
(2)“三万里河”中的数字是实指,写出了黄河之长。(____)
(3)这首诗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____)
(3)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强烈的控诉。(____)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诗歌,完成练习。
游小鸟天堂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1]“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____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_____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川: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
[4]诗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__________的特点。
[5]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宋]林升
死去元知万事空,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王师北定中原日,  暖风熏得游人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乃翁]你们的父亲。 [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阅读链接]陆游年幼时正当金人入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尽管生活艰辛,他在家里仍接受很多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公元1163年,陆游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陆游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