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浪淘沙》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感知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生课前一分钟演讲(黄河——母亲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往今来,无数人赞美她、歌颂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借黄河之势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浪淘沙》(板书)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2.汉武帝派张骞寻黄河源头典故;3.牵牛、织女。
  师:《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为词牌名。《浪淘沙》为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一首。这是一首七言诗。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先感知——朗读晓诗韵——研读解诗意——美读悟诗情——品读拓诗境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小组合作学习,感知古诗的大意;能够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
浪淘沙 刘禹锡
  ,体会诗人的情感。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四、自主学习
  出示导读纲要:
  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插图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韵律。
  3.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
  1.指名读。(指导读:曲、簸)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2.男、女分读。
  3.齐读。
  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点: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银河
  2.先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说全诗的意思。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5.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小组汇报。
  全诗的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波涛汹涌,来自天边。今天我要沿着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牛郎织女的家。
  通过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描写黄河的源头可追溯到天上去,把人们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到神话世界。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六、总结写法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黄河及追溯黄河之源的?(夸张、想象、)
  浪漫主义手法: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之源远流长、气势雄伟;以神奇的想象追溯黄河之源,将现
实与神话完美结合,令诗人笔下的黄河雄壮而神奇。
  2.朗读时注意诗的缓和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诗,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七、美读古诗(配乐)
  1.指名读这首诗。你为什么这么读?
  2.小组读。
  3.男、女分读。
  4.齐读。
  5.打节拍朗读古诗。
  6.闭目,想象画面读(背诵)。
  7.吟诵古诗。
  八、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时间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