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班社会《我是文明小乘客》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活动中,我注重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讨论、比较,知道乘车的必要规则和基本礼仪,感受遵守规则和文明礼仪带给人们的愉悦。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文明乘车的好处,我设计了评选文明小乘客的乘车情境,引导幼儿在上车、乘车途中、以及下车的具体情境中,充分感受遵守乘车规则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乘公共汽车时必要的文明礼仪。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与同伴实行互动,避免了单一的呆板的语言说教。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课件演示、现场模拟、情感体验、判断行为、情感激励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自主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2.懂得安全乘车的基本规则,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3.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用椅子模拟摆放成公共汽车。
2.道具:小动物的图片、方向盘、胡须、布娃娃等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安全乘车良好习惯。
难点:提升幼儿口语表达水平。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坐过公交车吗?你们上车时会怎么做呢?今天呀有一动物也来乘公交车了,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坐公交车的!
二)教师讲述故事《文明的小乘客》并提问:
1.小动物们是怎么样上车的?虎大哥上车时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2.小花狗乘车时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3.鸡大婶乘车时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脚,它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4.虎大哥乘车讲文明吗?虎大哥最后下车了吗?为什么会下车呢?
(三)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1.提问:你平时乘车时怎样做的?除了故事中说的,乘车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四)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归纳和小结。
1.乘坐公共汽车时,上车应主动投币或刷卡。
2.要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上车后要坐好或抓好扶手,不能在车上随意走动,更不能将头、手、身体的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4.一人一位,不要随便占座位。
5.要主动给老人、残疾人、抱小孩的人让座。
(五) 活动结束游戏:乘公交车教师用椅子摆成公交车的样子,幼儿自选角,如:司机、乘客、爷爷、 残疾人等,一起玩“公共汽车“的游戏。
六、活动反思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1.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我是文明小乘客》的选择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第一个环节中,通过视频故事让幼儿简单了解几种动物乘车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文明乘车  2.对于这个活动,我认为还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教师的提问要有效。提问应简洁、明了,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1)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实行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在精心预设的同时,灵活的生成与调整。也只有在有准备的调整中,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师在活动前已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已有经验,考虑孩子可能出现的回答或问题,。所以,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应该落脚在对孩子的注重、了解,在活动前要多想、多思考!
  (2)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较高的分析文学作品的水平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都是演绎作品的关键。活动《我是文明小乘客》有了一个较完善的设计,有画面的冲击,有音乐的渲染,再加上教师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绎的效果也会更好,孩子也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