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神、饱满的眼神,都在向我证明着小种子正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了加大种子对孩子的影响力,我们还把种植活动推行到了家里,在家长的协助下,每个孩子都种上了自己喜欢的种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观察变化,浇水松土,成了孩子们的日常工作,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时间。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体
会到“绿”的含义和乐趣,激发了他们热爱环境、关注生活、文明友爱的情感,使整个班风、班貌都呈现出绿、和谐之态,使绿教育渗透到了班级的每个角落。现在孩子们的种子都破土出了,摘掉保鲜膜后,孩子们发现,他们的种子一天一
个变化,在他们感叹小种子的巨大能量之时,我根据孩子们各自的特点设立了许多养花护花的小岗位:
有晒太阳保姆,交给做事拖拉的同学,培养时间意识;有种子成长记录员,由做事不细致,爱走马观花的同学担任(不怕他记错,因为有许多双眼睛盯着种子每天的变化呢!)等等,让他们在与种子亲密的接触中,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德育是可以非常美丽的,这种美丽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德育情境之中。当我们德育带着情感用心去挖掘、用眼睛去发掘的时候,当我我们深入其中,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去感受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德育也可以如此美丽。德育审美化,就是把美学原理贯穿于德育之中,把审美贯穿于德育活动的要素,使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审美体验有机统一起来,以分辨生活中的美与丑,并自觉地参去表现美
、欣赏美和创造美,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审美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美”的法则来优化和规范自身的教育
实践,给学生展示“美”,并使之体验、感受和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感”,“以美育情,以
情动人,以情育德”,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社愉悦的、自由的、创造的道德生活中,造就完善的人格和丰满的个性。“德育的审美化改造主要体现在德育主体的审美化、德育内容的审美化、德育过程的审美化、德育方法的审美化、德育环境的审美化五
大改造路径。”[2]小种子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小伙伴”。他们对种子倾注的爱心,
让班级里洋溢着快乐的音符。于是《春天,遇到美丽的你》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作文里,孩子们除了表达自己对种子的喜爱、赞美之情,还有的同学记录下了
同学给予自己的帮助和关怀。我欣喜的读着他们的文章,发现在他们的眼睛里,充满
爱心的同学和种子一样的美丽,他们学会了欣赏他人!我不禁感叹:真是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啊,小小的种子竟然有如此巨大影响力和带动力。就这样在绿的渲染下,孩子们言行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在班级周常规评比中,我们班总是稳居榜
首。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小小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起来。世界大哲学家亚历士多德有过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种下一粒种子看似是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孩子
命运的巨大能量。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粒种子,还为孩子的未来种下了良好的习惯。
在种子的陪伴下,孩子们每天都浸染在绿之中,满眼的绿,浑身的正能量,和
日常生活审美化平、
友善、善于倾听,似乎都印刻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种子虽小却能量巨大,感谢你,让孩子们在生命的春天里与你相遇。参考文献[1][美]杜威.逻辑:探究的理论[M].纽约:亨利·霍尔特出版公司,
1938.[2]石军.美丽的德育:德育的审美化改造[J].师资建设,
2014,(3).作者简介:董文婷(1983.2),女,汉族,籍贯:山东威海,研究方向:班主任教育教学。
崇德·明礼
———道德与法治走进高中政治课堂
■刘崇溢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中学 5
26600)【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我挖掘地方道德与法治历史传统文化结合四个必修知识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做到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巧妙地与经济学的知
识点结合贯穿;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与政治学知识点巧妙结合贯穿;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与文化学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贯穿;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巧妙与哲学知识点结合贯穿。【关键词】道德;法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00-01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高中政治课是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担负着“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结合高中政治课巧妙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做到既避免生硬的说教,又让学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巧妙地结合高中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挖掘地方道德与法治历史传统文化结合四个必修知识点
德庆县是有着二千多年的深厚道德与法治历史传统文化,其名寓意崇德致庆,县委县府开展崇德明礼城市建设。我县官圩镇金林水乡、高良镇等乡镇从宋朝到现在都存在无人看管街市俗称“无人超市”,整个过程不用人看管,也没有人贪小便宜或有小偷光顾,更没有掺假、劣质商品的存在。清代才子宋湘曾撰写一幅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
两边小店卖东西”来赞美,这一优良的传统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了,现在还继续推陈出新。
二、道德与法治与经济学知识点巧妙地结合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利用视频播放最近日本几个企业事件和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四大发明”来分析除了正常经营行为更
要遵守法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经济学的知识点,指出不管是谁、坑蒙拐骗都既违法又没良心道德的行为,
最终会被淘汰和法律的严惩,道德谴责。在讲全球化时、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点时指出所有企业和参与都要遵守WTO规则,积极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在讲我国走出去的时候、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要遵守当地法律、
风俗习惯,承担社会责任。总之在讲以上多个经济学知识点都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等法律分析,做到知识点与道德法治无缝衔接,这样就很巧妙地进行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三、道德与法治与政治学知识点巧妙地结合
在讲人民民主专政、公民的权利、义务,公民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知
识点时作为一个公民都要遵守《宪法》、村规民约等等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良好的品德、道德水平,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在讲政府时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涉及到有
《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讲到人大、民族、宗教的知识点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
条例》
等法律。讲党的知识点更突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讲十八大以来党决心反腐时,所有党员官员们都要遵纪守法,遵守党章,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不要失理想信念,自律自省,否则会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学生深有感触体会到绝不能踩踏法律的底线,自觉遵守等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水平。在讲国际社会时所有国家和组织都要遵守国际法,国际公约,国际秩
序、联合国宪章,涉及《国际海洋法》、《国际劳工法》、《日内瓦公约》等。既讲授了政治学知识点又进行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四、道德与法治与文化学知识点巧妙地结合
在讲文化的传承、创新时对待传统道德与法治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在讲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大力建设精神文明、思想道德时结合德庆县正在推进“崇德.明礼”创建活动,以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不知礼、无以立,作为孔子中学,知书达礼,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创建“崇德·明礼学校”是中小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学生礼仪规范教育,使学生知礼、懂礼、明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一个明礼得体的美德少年。加强日常礼仪教育督导优生做到细化日常规范,设置正容镜、加强日常督导、加强礼仪教育、评选美德少年,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总之结合崇德.明礼活动和正发生在身边的事例结合文化学渗透道德法治教育。
五、道德与法治与哲学知识点巧妙地结合
在讲唯物论时指出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是正确意识,会促进物质发展,道德与法治的建设要结合国情、地方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道德与法治自身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与认识论结合时,在实践中产生道德与法治,在实践中推动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在实践中检验道德与法治,用优秀、符合实际情况的道德与法治指导实践,对道德与法治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的统
一,
是无限发展着的。在结合辩证法时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道德与法治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个人的发展,用发展观点看待道德与法治,坚持矛盾普遍
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用辩证否定观对待道德与法治继承与发展。在结合历史唯物主义时道德与法治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素质必须有正确
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在讲每一个知识点时我都引用具体的法律如:《宪法》、《经济法》、《社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全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感动中国,最美青少年、当年道德楷模等道德事例来增强说服力。总之,道德与法治是高中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只要我们平时善于积累材料,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就能很好与四个必修知识点巧妙地结合,既教学了政治课的知识点,又潜移默化地教育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
,2017.11.[2]《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2017年版)》,2017.1.[3]《传统文化与德庆》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12.[4]《经济生活》人教版2017.7《政治生活》人教版2017.7《文化生生活》人教版
2017.7《哲学生活》人教版
,2017.7.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