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作文习作
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这个花坛真漂亮呀!上百盆花摆成一个椭圆形,最外圈是菊花,黄灿灿的,像给花坛镶(xāng)上了一道金边。再往里看,是红艳艳的一串红,一盆挨一 盆,花儿朵朵,连成了一片红的海洋。花坛的正中间更别致,那月牙形的、高高竖立的花架子上摆满了天冬草,引来了人们啧(zé)啧的赞叹——“绿月亮实在太美了!”   
1)这段话重点写了花坛的造型,是按________的顺序描述的。   
2)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花。   
3)文中的绿月亮指的是什么?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答案】1)由外到里 
2)菊花;一串红
3)天冬草。
4)这个花坛真漂亮呀!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从中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语段的写作顺序,仔细阅读句子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按照由外到里顺序来安排的,关键性的词语最外圈、再往里、正中间。(2)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到答案。文中主要写了菊花、一串红两种花。(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文中的绿月亮指的是天冬草。(4)考查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短文的中心句是在句首:这个花坛真漂亮呀!  【点评】(1)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4)考查学生掌握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卫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染成了杏红的颜。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人间句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
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从中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光芒——________    皓月——________    无际——________
2)按文章内容填空。 
突然间,一轮________满月从海上升了来。
这时上面有________青天。
下面有________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3)作者几处描述的海上升起的明月,你最喜欢哪一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4)按课文内容填空,有感情地读两遍。 
与晚风、________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________描写的。可是________能够做到与晚风、________为友的,就只是那些________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一个________,也是幸事。
5)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方面对月亮进行了描绘。   
6)你能把古今人有关写月亮的诗句写出几句吗?   
【答案】 1)光辉;明月;无涯
2)黄大圆镜似的;无际的;无涯的
3)略
4)明月;文字;真正;明月;以海为家;海上的过客
5)颜;形状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故答案为:(1)光辉、明月、无涯
2)黄大圆镜似的、无际的、无涯的
3)略
4)明月、文字、真正、明月、以海为家、海上的过客
5)颜、形状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句的含义。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有多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掩饰说: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
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从文中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吹捧——________     惊异——________
掩盖——________     可能——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爱吹嘘的猫
2)吹嘘;诧异;掩饰;大概
3)猫的话还没有说完
4)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不能对过失百般掩盖而不愿承认。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吹捧——吹嘘捧场。惊异——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掩盖——遮盖大雪掩盖着田野掩饰该受责备的或违法的事掩盖丑事。可能——可以实现;也许;不肯定,估量。(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猫的话还没有说完。(4)本题考查概括文
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爱吹嘘的猫 2)吹嘘、诧异、掩饰、大概 3)猫的话还没有说完 4)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不能对过失百般掩盖而不愿承认。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巨伞下的城市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________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________
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