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导写:命题类材料作文:疫情期间,你令我感动(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次疫情,人情尽显。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涌现出无数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护士单霞剃光及腰长发,只为更好投入一线工作;农民郝进将老板用于抵付工资的15000只医用口罩全部捐出;同是医生的父子,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写字加油……疫情期间,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打动人心的人和事呢?
要求:请以“疫情期间,你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22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本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新冠疫情期间,护士单霞为更好投入一线工作,“剃光及腰长发”;“农民郝进将老板用于抵付工资的15000只医用口罩全部捐出;同是医生的父子,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写字加油……”,这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考生需要把握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限制。命题者通过这些事例,要求考生写“疫情期间,令你感动的一件事”,这些人和事与省略号前的那些人和事是同样令人感动的事情。题目把时间点限制在“疫情期间”,考生需把握这个时间限制。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请以‘疫情期间,你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
叙文”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限制有五:第一,要写疫情期间的人和事;第二,要写疫情期间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第三,“你令我感动”,即考生要用第二人称;第四,在题目限定的情境中,感动“我”的“你”,正能量满满,被“你”感动的“我”,从善如流。第五,文体限定为记叙文。另外,“疫情期间,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打动人心的人和事呢?”也是一个限制,限定我们选择“身边的”令人感动的人和
事来写作。
3.价值判断的限制。“疫情期间,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打动人心的人和事呢?”这一句是材料的重点,也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命题材料首先列举了一系列发生在疫情期间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要求考生去发现疫情期间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意在引导考生赞美奉献和付出,学习奉献和付出。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记叙文“疫情期间,你令我感动”的写作难度并不大,立意范围离不开“社会责任”“奉献付出”等方面。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题目中的“你”是谁;“你”具有哪些性格品质;又是哪些事情让“我”受到感动;被感动的“我”又准备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动。在文章中解答这几个问题,文章便可写得贴合题意。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写作时应该围绕“感动”这一关键词展开对事件的叙述,我们身边像护士单霞、农民郝进、医生父子那样的事例都是写作素材,要通过写“身边的”一个个典型、具体的人和事例,把“感动”这种情感抒发出来。考生在写作中也可以以小见大,由个人的奉献联系到集体、国家的发展,扩展写作的深度。
3.行文风格是开放的。记叙文容易抒发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行文风格,或明白晓畅、朴素自然,或华丽典雅等。
解题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本题属于全命题作文,命题材料列举了护士单霞剃光及腰长发,只为更好投入一线工作;农民郝进将老板用于抵付工资的15000只医用口罩全部捐出;同是医生的父子,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写字加油等令人感动的事迹,引导考生留意生活、体验生活,赞美、歌颂付出、奉献和责任,懂得如何做人。在疫情期间,我们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并不难挖掘,考生可以通过新闻广播、等渠道了解。作文命题立意高,符合“以德育人”的理念。
下水文
疫情期间,你令我感动
一次疫情,人情尽显。疫情期间,你令我感动。
你是母亲的小女儿,你是小女儿的母亲,但身穿迷彩的你,更是党和人民的守护者。
母亲默默地替你收捡着简单的行装,你在浴室足足待了三十分钟,小女儿敲着门,一遍又一遍,终于穿着迷彩服的你打开了门,湿漉漉的短发披散在肩上,你的眼睛红红的,小女儿扑上来,环抱住你的腰际,你捧起小女儿的面庞,轻轻地擦试着滑落的泪水。“妈妈洗头,眼里进了水,没事的……“小女儿乖巧地点着头,紧紧地抱住你,不撒手,不撒手!昏暗的灯光下,你衣袖上那颗鲜红的五角星甚是闪亮。
那“八一”二字是责任,是担当。看着你的样子,我泪奔如泻。
你是父亲的小儿子,你是小儿子的父亲,但身着白大褂的你,更是党和人民的白衣天使。
从头裹到脚的防护服,使你单薄的身影变得臃肿,隔着护目镜我依然能感觉到你目光如炬,那般坚定,那般无所畏惧。背上画的多啦A梦是小儿子的挚爱。出发前,儿子肉嘟嘟的小手紧握蜡笔,全神贯注地在小卡片上创作,他说:“我要给爸爸画个天使带上。”老父亲在孙子画的卡片背后,写了八个字:日日陪伴,时时护佑。你知道,已经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令人感动的人,你是他们中的之一。
你是丈夫,是你妻子的依靠,但戴着白口罩的你,更是一个医院的支柱。
来不及跟妻子告别,你就匆匆奔赴医院,你知道你的妻会理解,因为你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值班室,给妻发条短信:“我很好!”那一天,你迟疑了片刻,有些颤抖的右手敲出了几个字:“我有些症状……”那一天,你的妻没有收到你的短信,却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寒风中,一个穿着厚厚防护服的身影,笨拙地追赶着一辆救护车,是风太大了吗?她站不稳,在风中左摇右摆,一路踉跄,跑跑停停,直到救护车消失在路口,她跪倒在地上。是雨太大了吗?她的护目镜里外全是水雾,是雨,是泪……听,风里是“你”铮铮的誓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了。
你是妻子,是你丈夫的港湾,但戴上蓝帽子的你,更是一姑娘的榜样。
一个月没回家了,你的家就在医院。丈夫学着你的模样,系上围裙,洗手做羹汤,做你平日里最爱给他做的红烧肉,肉块依然晶莹,汁水依然粘稠,只是有股糊味。馋嘴的姑娘们一抢而空,连轴转的她们不需要减肥,需要补充营养。你站在护士站的门口,心疼地
看着如你女儿一般大小的姑娘们,跟丈夫发了条短信:“红烧肉很好吃……”一小时前,风很大,丈夫把饭盒口袋放在门口十米远的地方,伸展双臂摆了个拥抱姿势,那是你在家迎接丈夫的姿势,拥抱变成了飞翔,依然能传递浓浓的深情……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医者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