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方便大家学习。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1
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旺度以一位富人的儿子的名字“兰彻”进入皇家工程学院,与另外两位主人公拉加、法罕的故事。兰彻以与传统教育格格不入而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实现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他对待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着同样有着梦想但缺乏自信的拉加和一直按父亲想法生活的法罕。经过生活的磨练,最终他们各自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拉加成为一名大工程师,法罕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而兰彻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旺度”成为一名拥有四百多项专利的大科学家,同时成为了一名教师,用他的理念教育和影响着更多学生。轻松、幽默的氛围贯穿整部电影,但正是这样一部喜剧电影,带给了我许多触动。
关于教育,电影中有一句形象的对白:“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
但你们会说这是‘良好的训练’,而不是‘良好的教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已经让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退步。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教育需要不断反思、革新,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于学习,“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当兰彻用自己制作的简单导电装置捉弄学长时,我看到的不是有趣的电影情境,而是在我们身上似乎已经快消失殆尽的活力。“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正目标,当我们一味追求好成绩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四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四十年”,死记硬背扼杀的是我们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而生活不是背出来的,人生也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够活得精彩的。
阿凡达观后感关于生活,“Aal izz well”可谓是电影中一句简单却又核心的台词,在他们面对生活中各种不顺利的情况时,总能听到这么一句“Aal izz well”,或许来自他人,或许来自自己。无论眼前是情况多糟糕,也永远不要对生活、对自己失去信心,学会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那么,一切一定会好。
最后,关于梦想,兰彻对法罕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
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我们的梦想是否已经被“目标”所代替,越来越不会做纯粹的梦?离梦想越来越远,便是离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和人生越来越远。失去梦想,永远是一件遗憾而可悲的事情。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2
强烈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值五颗星。十分精彩,改变我对印度电影一向歌舞不停的印象,男主角阿米尔汗,和阿甘有点像,这样一部电影比<阿凡达>不差,一部伟大的印度电影。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备,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好处,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我过意不去厌恶看过于沉重的——这部电影深入浅出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就应是一个很不错的选取
但是“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
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撼,你很难想象,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竟然穿插着如此之多的人生智慧;人生价值观,友情,感情等等。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早已超出了励志电影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传达了一股人生的信念,更是提醒我们的人生需要自我掌控。需要自我坚持不懈的执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3个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正如当今的大学生一样,他们有很多的无奈,他们身上同样寄存着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老师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心中背负着各种负面的情绪;对承担家庭的恐惧,应对不喜欢的专业的逃避,但是,他们心中仍然有着一份执着在心中。为了自我喜欢做的事,他们一向努力着。
主人公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此刻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这几段话不仅仅反映了一种学习态度,更是映射出一种当今的社会现状。身为期望的我们,当应对选专业时,总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诱:这种专业很火啊,不选这个,你就会没出息……虽然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但他们可曾想过,我
们心中也有自我想学的东西?也有自我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总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都怪自我倒霉,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会的话。其实这并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我们的内心不坚定,是对未来的空虚和迷茫。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怨恨这个社会的性质,更不要去在乎别人怎样说,你想做什么事,就勇敢去做……就像电影说的一样:当你把你做的事变成一种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优秀。相反,如果你完全去相信此刻的一些教育制度,你到最后无非就是个“学习机器”!
回归正题<三傻大闹宝莱坞>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翻译?会不会是翻译错了?觉得名字好奇怪!这样的电影真的能够和阿甘正传去媲美!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3
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备,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己过意不去 讨厌看过于沉重的 ——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 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说电影的人生哲理震撼了我 而是有感带批判性题材可以拍得如此搞笑轻松,这个赞一个!不过硬要将该片的骨髓上升到一个层次我倒觉得比较牵强 没有必要 它就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你看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投入感情、甚至会为情节的小跌宕揪心(虽然知道结局肯定是大团圆型滴)由衷 感到开心、温暖的同时顺便重温那么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ps:可以看听但是现实可以肯定我基本上不会去“挑战”……)也还蛮不错!最后提提由于毕竟是喜剧搞笑,所以片子戏剧性很强。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吸尘器接生小孩”哈哈,关键是他还成功了!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真是可悲,我们都已经是受害者了,难道我们的下一辈还要继续?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____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纵观华夏几千年,历朝历代,周期性的动荡和繁荣,200年后或许乱世。何其可幸,我们活在盛世!世态风云变幻,我既不是开国功臣,看起来也当不了亡国之奴,碌碌无为一生即可。
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仅有的乐趣就在于看一部像这样励志喜剧温情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4
近日观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颇有感触。
剧中该学院校长十分提倡填鸭式教育,并固执的认为这样才是最好的,结果被主人公啪啪打脸,在演讲过程中闹下了很多的笑话,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育只是把人当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而那个人却没有获得智识。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知识是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它是可证伪的,它不能跟真理划等号,因为随着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实践能力都在不断上升,知识本身也会更新与发展,而填鸭式教育就好比是一种宿命论,它把你当成了一只在井中的青蛙,那个小小的井口出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但井口之外的天空,你是看不到的,但不得不承认,井口外的天空,不正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吗?填鸭式的教育还抹杀了人的创造性,它只会告诉你书本上的知识是对的,全部学会你就是最棒的,那能力呢?盖一栋大楼,知识就好比是砖头,但只有砖头能
盖起一栋大楼吗?填鸭式教育就是给你砖头,不停的给你砖头,到最后,你有了一堆砖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多么可悲,你耗费你最好的青春年华,最后换来一堆砖头,你感叹命运不公,砖头说它们可不背锅,就好像你拿一颗真心喂狗,狗说它还是更喜欢。这就是填鸭式教育的后果,它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培养,所以你填鸭你当砖,我有能力我砌墙,高楼落成了,没人会记住那一块块砖,只会感谢将一块块砖组合建成高楼的人。中国现行教育可大致分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大致等同于填鸭式教育,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实行应试教育,分数就是一切,我承认在学生时代成绩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社会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的是灰地带,也许成绩不是很好,但实践能力强,也许沟通能力强,一个好的社会评价一个人的高低,从来不应该只关注单方面的硬性指标,所以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人和人都是不同的,怎么能用一套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呢?如果这样做了,那就像是盆栽,那不叫成长,那叫畸变。好的教育应是点燃一把火,好比是把在井里的青蛙送出井去,让它自己去探索广阔的世界,好的教育也应是润物细无声,在它探索世界时默默给予必要的帮助,总之,好的教育从来不会以分数为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