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下⾯是分享的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欢迎阅读参考!
1.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袁隆平
  ⼤⽶,是中国⼈的主要⾷品。可长期以来,⽔稻产量不⾼,⼈⼝⼜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种⽥栽稻,还是满⾜不
了“吃”的需要。粮⾷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个⼤障碍。农业科技⼯作者袁隆平决⼼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作条件差,可他⼀⼼扑在科研⼯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培育⾼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稻穗⼤粒饱,产量⾼,但是第⼆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种试验,培育能保持⾼产的杂交⽔稻的种⼦。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有时候在试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稻亩产达到1000多⽄,在全国推⼴后,我国稻⾕在⼏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真是⼀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稻”之⽗,为改
变我国粮⾷⽣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个翻⾝仗。
2.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出席第18届⼤会。在⼤会上,他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新华夏海的诞⽣》动摇了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轰动了欧洲。⼤会结束后,他夫妇俩来到英国南部养病。然⽽,他们的⼼却时刻挂念着动荡的祖国。
  他参加中国留英学⽣总会年会,发表演说:“我虽然60岁了,⾝体⼀直不好,但我⼀定要回祖国去,把⾃⼰的余⽣贡献给新中国!”随后,他办理了回国的签证,预订了船票。
  国民党驻英⼤使馆秘书到李四光夫妇,掏出⼀张5千美⾦的⽀票说:“请你向全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民共和国,并拒绝政协给你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夫妇严厉斥责道:“难道我们归国之⼼能⽤⾦钱来收买吗?我们要回国,不要你们的美⾦!”1950年4⽉,⼏经周折,李四光夫妇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3.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韵以及诗⽂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愧的⼀⼤名儒。顾炎武从⼩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常认真。长⼤后,每当外出旅⾏时,他都⽤马或骡⼦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万⾥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常重视第⼀⼿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到某地,发现那⾥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核对、校正。顾炎武就这样⼿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凡,开启了⼀代朴实学风。
  【感悟】青少年学习要像顾炎武⼀样具有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在狱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
4.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欧阳修
  欧阳修是唐宋⼋⼤⽂学家之⼀。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个⼈来维持⽣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当了教师。家⾥贫穷,买不起⽂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过的⾜迹,
外国名人故事
认为在沙⼦上⾯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选了⼀个光线⽐较好的地⽅,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根荻草,在沙⾯上画出⼀个⽣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
⼿把沙⼦弄平,再写⼀个。欧阳修也利⽤这个地⽅来做练习。
  母⼦两⼈,⼀教⼀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5.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苏秦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他跟随⿁⾕⼦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师下⼭。张仪去了魏国,⽽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年,但⼀事⽆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弟弟、妹妹、妻⼦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苏秦听了
这些嘲笑他的话,⼼⾥感到⼗分惭愧,但他⼀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种庄稼去养家⼝,怎么竟想出去耍嘴⽪⼦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不改。
  苏秦知道⾃⼰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既惭愧,⼜伤⼼,不觉泪如⾬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临下⼭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勉说:“读书⼈已经决定⾛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有什么⽤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绳⼦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打盹,头发就把⾃⼰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困了,就拿锥⼦刺⾃⼰的⼤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6.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朱⾃清
  朱⾃清是清华⼤学教授,知名的⽂学家。抗⽇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持蒋介⽯发动内战,⼀⽅⾯⼜利⽤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美国为了⽀持蒋介⽯,就运来⼀些⾯粉,说要“救济”中国⼈,好让中国⼈“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清看透了美国的⽤⼼,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的侮辱。他和⼀些学者⼀起,在⼀份宣⾔上庄重地签上了⾃⼰的名字。那份宣⾔表⽰,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粉。当时,朱⾃清正患严重的胃病,⾝体⾮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经常呕吐,甚⾄整夜不能⼊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的“赏赐”。他在⽇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动,就不应逃避⾃⼰的责任。”
  两个⽉后,朱⾃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个中国⼈应有的尊严。
7.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批店铺⽣。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分聪明好学,⼜⽴志为国效⼒。后来他学习⼯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也只能当助⼿。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程师。有⼈对他不放⼼,说他⾃不量⼒,说他胆⼤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常⼤的⼯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损失。外国⼈说中国⼯程师不⾏,我则坚持由⾃⼰来办!”为了给中国⼈争⼝⽓,他把全部精⼒都投⼊进去,和⼯⼈们⼀起吃住在⼯地,细⼼勘探,⼤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设计施⼯的第⼀条铁路,极⼤地⿎舞了全国⼈民的志⽓。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程师的英国⼈也表⽰对他由衷敬佩。
8.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顿的故事
  ⽜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顿⼩时候很喜欢动物。有⼀次,他的朋友送给他⼀只狗和⼀只猫,⽜顿收到礼物⾮常⾼兴,⽆微不⾄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房间,⽜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个⼤⼀个⼩,有⼈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两个洞呢,⽜顿回答说:“狗从猫洞⾥能过去吗?”
  ⽜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改嫁到邻村。⽜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的爱好就是搞⼀些⼩⼯艺,把零⽤钱聚起来,买了锯⼦、钉锤等⼀类⼯具,⼀放学就躲在房⼦⾥敲敲打打。
  ⽜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次煮鸡蛋,⼼⾥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还有⼀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饿时,已暮⾊苍茫。他步出书房,⼀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即回头,⼜⾛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把吃饭的事忘得⼀⼲⼆净,⽴即⼜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9.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爱迪⽣
  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王,他的发明有⼀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天,爱迪⽣⽤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台电
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常可惜。爱迪⽣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常可惜。爱迪⽣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绘⾊,真的⾮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还能不能想办法⼀份来。爱迪⽣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份,他可以⽤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的爸爸看到⼉⼦⾃制的⼟电报机还真能⽤,⼼⾥⾮常⾼兴。⼼想,这孩⼦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爱迪⽣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经过艰苦地努⼒,终于成了世界上伟⼤的科学家。
10.古今中外名⼈故事合集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世纪最伟⼤的物理学家,他从⼩就喜欢动⼿动脑。有⼀次上⼿⼯课,他想做⼀只⼩⽊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的作品,交给了漂亮⼜严厉的⼥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的作品,急得满头⼤汗。⼥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件好作品。
  第⼆天,爱因斯坦交给⼥教师的是⼀个制作得很粗糙的⼩板凳,⼀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教
师⼗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师⼜看了爱因斯坦⼀眼,⽣⽓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这更坏的凳⼦了。”教室⾥⼀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到⽼师⾯前,肯定地对⽼师说:“有,⽼师,还有⽐这更坏的凳⼦。”教室⾥⼀下⼦静下来,⼤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回⾃⼰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板凳,说:“这是我第⼀次和第⼆次制作的,刚才交给⽼师的是第三个⽊板凳。虽然它并不使⼈满意,可是⽐起前两个总要强⼀些。”
  这回⼤家都不笑了,⼥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光。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的⼩板凳的时候,他⼜再次投⼊制作。他⼀共制作了三个⼩板凳,最后的⼀个⽐前两个要好⼀些。在制作⼩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的态度,那就是⽆论做任何事,他都要⼒求做好,完全释放⾃⼰的能量,不满⾜已有的成绩,让⾃⼰的潜能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