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爱国事迹简单概括800字以上
写范仲淹的爱国事迹的作文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令后人钦佩的前代贤者。他留下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闪耀精神。从做人到为官,范仲淹都让人们看见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位伟大的前贤。
宋太宗端拱二年出生在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舍,父亲范墉曾经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在其任上出生。可惜的是范仲淹两岁的时候,范墉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两岁的范墉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富户朱文瀚,范仲淹由此改名朱说,由养父抚养长大。
范仲淹从小就刻苦勤奋,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却知足常乐,并不为现今的苦况忧思,反而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读书致学上。为了更好的读书,他甚至选择远离家庭,借助到清净的佛寺,每日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以此果腹。这就是后世常说的划粥割齑的故事。
范仲淹稍长之后,无意间得知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养父抚养长大的,对此感到十分惭愧。
他不顾母亲和养父的阻挠,远离朱家,自立门户,许下诺言,待功成名就之时,将母亲接去。离开朱家之后,小地方的书籍已经不能满足范仲淹的对知识的渴求,他因此来到了南京国子监求学。
在南京国子监之时,范仲淹仍然只关心学习,不理外事。但是也正因此,范仲淹才能考取进士,入朝为官。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从此踏入仕途,他也完成了将母亲接来同住的诺言。
范仲淹为官之后,一直都秉持着为百姓为国家做事的精神,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个国家变的更好。一直以来的不断坚持,才又了后来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的底气。
范仲淹一生几起几落。从京城到地方,从地方到京城,每一次贬谪都是他坚持自我,坚持清正的鉴证。多次遭贬谪,还能坚持心中的原则,这一点值得我们敬佩。
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有才的文臣,同时也是一位牛气的军事家。西夏反叛之后,被贬谪的范仲淹受到重用,他在边关修建工事,抵御西夏,护卫了祖国的安宁,留下了显著的军事成就。
北宋仁宗时期,著名的庆历新政和宋夏防御交界处的孤城“大顺城”都是范仲淹的手笔。可惜的是就是如此良臣,最后也免不了生死命运。
范仲淹自幼多病,后又几次贬谪偏远地区,晚年之时更是受严寒酷暑防卫边疆之苦,积累了许多的病症公元1052年,已经重兵在身的范仲淹在调往颍州途中去世,享年刘十四岁。
范仲淹的去世,是北宋巨大的损失。他去世之时,凡是他为官任地百姓无不痛哭流涕,犹如生父去世,大家自发为其修建祠堂,纪念范仲淹的功劳。范仲淹可以说是真正的父母官!
写范仲淹的爱国事迹的作文2
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活.寺庙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当时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特别大,所以他经常吃饭时端起碗,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时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看书时
也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他想出了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冷凝结成粥块以后,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咸菜就行了.
范仲淹就这样在醴泉寺里刻苦读书,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长了不少知识.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他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府,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戚同文为师.因为范仲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刚开始还能喝点稀粥,后来稀粥也没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东西,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
清正廉洁的故事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贝蒂说:“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温塞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
适应.”
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磨砺.而伴随他们走过磨难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事实证明,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写范仲淹的爱国事迹的作文3
宋朝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名相范仲淹,他虽然出身贫苦,自幼孤贫,却勤学苦读,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以真才实学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在文学史上还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作品,是在困境之中崛起的典范。
出生于公元989年的范仲淹,还不满一岁父亲就离开了他,失去生活依赖的母亲谢氏只好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而范仲淹也改姓为朱,在朱家长大。
从小,范仲淹就为自己树立了特别远大的目标,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济世救人,因此学习起来也特别刻苦。
有一次,范仲淹走在街头,碰到了一个算命先生,调皮的他便走过去问:“先生帮我看一看,将来我长大后能不能做宰相呢”
这个算命先生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觉得一个小孩子却说出这样的话,很令人诧异,便笑着说:“你才几岁,就想做宰相这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周围的人也都嘲笑范仲淹小小年纪就说大话,这让范仲淹有一些不好意思,便又改口说:“既然这样,那你看看我能不能做医生”
算命先生又笑着说:“你刚才说想做宰相,我说了你一句,就变成想做医生了,这个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这一次,范仲淹并没有害羞,他朗声回答:“其实差距并不大,我的问题也还是一样的。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才能救人。所以我只是想问我能不能够救人,而你们却都以为我是贪图宰相的荣华富贵而已。”
听一个孩子竟发出这样一番宏愿,算命先生点头说:“只要你有这样的想法,将来必定可以成为一名良相。”
当时朱家虽然并不缺钱,可范仲淹一直是省吃俭用,养成了简朴的好习惯。而朱家的那些兄弟却不像他,每天都挥霍浪费,范仲淹看不惯就去批评他们,结果朱家兄弟不耐烦地说:“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与你有什么关系”范仲淹听到这话,不由得一怔,他觉得朱家兄弟似乎话中有话,便四处打听,才有人告诉他:“你是姑苏范家的孩子,是你母亲改嫁才把你带到这里来的。”
这件事让范仲淹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下定决心离开朱家独立生活,于是匆匆收拾了行囊,带上琴剑,不顾母亲的阻拦,毅然辞别了养育他21年的朱家,前往南京求学。
求学期间的范仲淹完全放弃了朱家的资助,自己养活自己,而他只是一介书生,因此日子过得特别清苦。但这并没有让范仲淹觉得生活艰难,因为他一直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每天彻夜苦读的范仲淹总是在别人起床的时候,才和衣躺一会儿。他吃饭也特别简单,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昼夜不停地苦读,五年来都未曾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洗脸,来驱除倦意,这种常人无法忍受的日子,范仲淹却自得其乐。
有一位同学发现范仲淹的生活过得如此艰难,深受感动,他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并叫人
给范仲淹送来很多饭菜。可是几天之后,这名同学再去看,那些食物却还在那里。同学问:“这都是送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作揖说:“我很感激你的好意,但是我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的生活,如果现在让我享受了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我还怎么能喝下粥呢”
一直坚持寒窗苦读的范仲淹,坚定地相信自己不会永远这么贫困下去,因为他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五年过去了,范仲淹终于成为了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而又擅长诗文的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便考中了进士。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范仲淹将自己的母亲接了过来,赡养侍奉,也恢复了自己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步入仕途。范仲淹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官至宰相。他的所作所为,都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在他去世之后,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都会有很多百姓为他建立祠堂,每当祭奠时,都会有很多人涌到他的祠堂之中拜祭。当时的人们都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他,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
写范仲淹的爱国事迹的作文4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不仅自己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极其严格。范仲淹一生历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贫俭约家风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