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体系架构]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地球自转的特点,解释昼夜交替、产生时差的原因;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地理实践力:联系实际进行相关的时间计算和日期判断;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解释四季和五带的成因及意义。3.区域认知:结合区域位置,进行区域间的时差计算;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
课时10 昼夜交替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一、昼夜交替
1概念
(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
(2)夜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左岸右岸
晨昏线
晨线
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
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地球的不透光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2)昼夜的形成与地球运动无关。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1偏转规律
2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
3.地转偏向力的应用: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河流侵蚀岸的判断
(1)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根据图示,河流侵蚀岸河床较陡,水域较深,因此侵蚀岸往往成为河流主航道线、河岸码头所在地。
(2)弯曲河道: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所示:
晨昏线(圈)
(1)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地方时为18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