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从内容主题上看,这个单元是比较“应景”的——应自然之景。9月中下旬,中国北方已经从自然气候上进入了秋季;南方可能秋的季候特点还不太明显,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这个单元调整到“金秋十月”。这样,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习作是“学习写日记”。表面上看,两者没有什么太大联系。如果结合单元课文内容,从学生此在的综合性的生活境遇来看,恰恰有着密切而有创意的联系。李少白有一首小诗《哪儿去了》,写的是季节的更迭。
大自然每天都在用各种事物来书写自己的日记,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写着各自的日记。人生活在大自然的规律里,季节是儿童必然的生活境遇。以课程的方式来凸显这一境遇,其实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课程的体验来建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儿童用自己的身心来感受大自然中的季节特点,他们观察,发现,体验……并把这些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最真实境遇中的语文生活创造了。是啊,“我为秋天写日记”,这不是最具有真实性和整合力的单元学习任务吗?读写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在运用基础上的深度理解,不就成了自自然然的课程追求了吗?在《呼应学习任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团队老师设
计的核心学习任务是“制作一份秋日纪念册”。这也是一个具有驱动力和整合力的学习任务,能够将单元读写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
核心学习任务不可能是唯一的。我决定换一个核心学习任务,即“我为秋天写日记”。KUD目标和需要理解的学科大概念是不变的。
学生将知道(K):
1.词语在句子中有具体的含义。
2.什么是日记,日记可以记录哪些内容。
学生将理解(U):
1.词语在句子、段落中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情感。
2.日记记录生活,促进成长。
学生将能够(D):
1.运用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读懂课文。
2.掌握日记的写作格式,用日记记录观察所得和生活故事,表达情感。由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可以提炼出的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四季更替形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
根据本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可以提炼的大概念是“词语在语境中获得意义,运用合乎语境的方法可以确认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关于日记,还可以单独提炼需要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日记留下生命成长的足迹。”关于“我为秋天写日记”这一核心学习任务,要怎样设计规划才能更好地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层次递进地理解单元大概念呢?这一核心学习任务所依托的学习情境,围绕学生的季节体验境遇来创设。从一年级开始,语文课程生活中,学生多次经历类似的境遇,如一年级的《秋天》《荷叶圆圆》,二年级的《春天》等。在不同的季节,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实践过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在知识和技能运用体验中建构相关大概念的理解。这些都成为积极的经验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多种思路,可以身边大自然的变化景象引入,用几张图片(连续两三天的)配上文字,聊到“日记”;
可以从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词或现代诗引入(古诗词要选择积极明亮的,如刘禹锡的《秋词》,或者是教材中的《古诗三首》),激发学生为秋天写诗写日记的兴趣……这一核心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发现和感受身边大自然的秋天景象,收集自己眼中的秋天(词语、诗文、画面、声音、物候等等),了解日记(如果班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就直接商量近一段时间的日记主题都聚焦秋天)的写法和价值,激发创意撰写秋天日记的兴趣。然后,通过单元课文和晨诵诗文的阅读欣赏,在“理解难懂的词语”的基础上,有靶向(秋天的)地丰富语言积累库,在秋天日记中灵活运用。单元学习成果,就是秋天日记的展示分享,可以编辑班刊“我为秋天写日记”,可以这就墙报“我为秋天写日记”,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这一核心学习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之前是单元开启。
单元开启,创设学习情境,发布核心学习任务,讨论制订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子任务一:体验词语中的秋天这一子任务呼应的是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实际上,理解词语和句子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方法学习和“理解”的,包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词典等。理解要与丰富相关的语言积累相结合,所以充分利用季节境遇“认识词语中的秋天”,就是建立起言语与季节特点、景象、体验等之间的联
系,学习和运用更加丰富的词语来表征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懂的目的不是止于“懂”,而是为了积累和运用。除了阅读,还要在生活中去识记和积累,例如结合图片、结合场景、结合秋天的事物等等。可以开展一个秋天词语积累比拼展示的活动。
子任务二:探索写法,撰写秋天日记这一子任务的学习内容包括教材单元文本和晨诵诗文,将写什么和怎么写作为驱动性问题,从诗文中发现为秋天写日记的不同角度和写法。例如,可以写故事,可以写自己欣赏体验的一处秋景或一种事物,可以写诗……并且动笔写起来。
秋天的日记
子任务三:秋天日记分享展示会这是一个过程性任务。学生坚持每周撰写三篇与秋天有关的日记,另外四篇自主选择内容写日记。教师每周将精彩的秋天日记收集整理,运用合适的方式(如诵读会、板报展示等)组织分享。一个月后,有创意地开展班级秋天的日记分享展示会——可以进行精心选择和编排,分成不同篇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精彩日记。另外,为了体验语言积累和创意表达的价值,可以专门设计秋天精彩词句“博览区”。附李少白《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