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古诗读诵吟唱教学研究
摘要: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很好地展现了中国语言艺术的魅力。本文将读诵吟唱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在于讲授语音、词汇的同时,弘扬和传播中国古诗的语言魅力,使留学生体会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感受中国古诗特,形象地传达诗意,提升课堂趣味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读诵吟唱四个步骤所对应的运用方法和价值意义,并根据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读诵吟唱;古诗教学
一、读诵吟唱的相关概念
朗读: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是说声音的清澈、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朗读也可以叫诵读、读书,就是诵书的意思。朗读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就是让留学生用正确的语音且声音响亮清晰地将无声的文字以有声的形式表现出来,口语表达做到完整连贯。
朗诵:即在掌握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响亮清晰地进行诵读。相较于朗读而言,朗诵要求带感情,
也就是留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要感悟诗人心境、体会诗人感情,结合一些诗词格律和汉语的发音特点有感情有节奏地将古诗展现出来,用声音把古诗的感情传达给听众,朗诵的过程中可以稍加体态语。
吟诵:吟诵是在朗诵的基础上配以音乐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中国欣赏诗文的一种传统方式。赵敏俐在《论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和新式吟唱的关系》一文中提到“在传统吟诵里,音乐始终是语言的辅助。它可以使语言的声音更加丰富,使吟诵向音乐方面靠拢,甚至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音乐曲调的彩,但是它始终从语言出发,突出语言文字的声音要素,音乐始终是它的润成分。音乐一旦喧宾夺主,成为人们在诵读古诗文时所遵守的准则,那么吟诵就变成了歌唱。”由此可见,吟诵与吟唱不同,吟诵追求语言的声音要素,而非音乐。吟诵实则是介于朗读和吟唱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吟唱:吟唱是一种歌唱形式,将古诗用歌曲的方式唱出来。傅雪漪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吟与唱》中指出“诗词(韵文)的吟唱是语言的艺术,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是文学(词采、韵律、意境)与音乐密切结合的成品。”吟唱不同于吟诵随意自由的调式,它有谱可依,依据固定的曲调演唱,与吟诵相比更追求音乐性,但并不抛弃语言文字的特点,它也遵循一定的吟诵原则。
二、读诵吟唱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一)“读”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在对外汉语古诗读诵吟唱四步教学法中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在此步骤中,留学生需要做到语音发音准确,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全诗,基本理解诗意。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朗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发音问题,读错或读不好字音,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模仿法,准确清晰地朗读诗句,正确示范诗句中每一个字的发音,以供留学生模仿学习。留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监听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错误发音。经过不断地朗读练习、不断地纠正,促进留学生语音学习和提高留学生发音的正确率。另外,留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连贯、读不通顺的情况,这样会影响留学生的口语表达,导致其不能说完整的诗句,更不利于留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古诗朗读教学过程中要对留学生不断地进行朗读练习,直至其能准确连贯地朗读全诗,从而提高留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朗诵在朗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古诗的感情基调。如果说朗读是疏通文意、初步感知阶段,那么朗诵则是深入学习、欣赏体会阶段。在此阶段中,留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古诗内容,与诗人对话,感诗人之感。
朗诵教学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模仿法:教师朗诵或教师播放朗诵录音,供留学生模仿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朗诵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情景带入法:教师可以在朗诵前和朗诵中配以适合教材内容的图片,为留学生渲染氛围,便于留学生带入情感。或者播放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视觉能够刺激大脑做出反应,让留学生把自己当作视频中的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常常会出现语调的问题,也就是“洋腔洋调”的问题,很容易影响留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和把握情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古诗朗诵的过程中要引导留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准确把握语调,利用声音的高低快慢准确表达诗句情感。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全诗描述的是寒冷的冬天老翁独自一人在幽僻的江边垂钓,“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一句体现出一种孤独、落寞的感情,朗诵时声音应该平缓,凝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句诗表现的是渔翁孤傲的性格,因此朗诵时与上一句凝重的语调要有所区别,体现诗人清高的生活态度。
(三)“吟”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大多诗词的创作者都是在吟诵状态下创作出诗词的,因此运用吟诵来欣赏古诗能够更加贴合古诗氛围,感受其精神价值。由于本文是将吟诵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此需要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在运用吟诵时不使用“文读语音”即古音,统一使用普通话吟诵。吟诵没有固定谱调,吟诵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即兴发挥。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吟诵所要求的平仄规律对留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方便留学生理解和学习,可以不强调平仄规律,留学生只需学习古诗的语言节奏,如停顿、重音。
1、停顿
古诗停顿的节奏一般根据诗文字数的不同来划分,四言诗采用“二/二”节奏,如“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五言诗一般采用“二/二/一”或者“二/一/二”节奏,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诗通常使用“二/二/三”或者“二/二/一/二”节奏,例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因此,教学材料最好选用节奏工整典型的古诗。
2、重音
古诗中的重音一般用于强调,它是诗歌表达的重点。例如唐代李绅《悯农》诗中的“当”、“禾”、“盘”、“皆”它们在各自对应的诗句中都是诗句感情、含义表达的重点,因此需要重读。教学过程中如何区分重音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以及留学生在前期的朗读、朗诵过程中对诗句含义和情感的体会,还有掌握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唱”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吟唱就是依谱而歌,将古诗以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音乐对人的情感有直接、迅速的作用:一是诱发与宣泄、净化感情;二是强化与弱化感情;三是转化情感;四是调节平衡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无国界的,将吟唱引入对外汉语古诗教学对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都
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有许多古诗已经谱成歌曲,旋律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对外汉语教师可以直接进行使用,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李白《静夜思》、骆宾王《咏鹅》等等。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或者教师本人演唱,以供留学生模仿学习。在吟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增强课堂灵活性,增加课堂形式多样性、提高课堂趣味性。例如:
跟唱:由教师做主导进行教学,以教师一句留学生一句的形式演唱。
独唱或合唱:留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让留学生单独表演或组合表演,增加互动。
个人竞赛:教师组织竞赛活动,留学生个人与个人之间竞赛,由其他学生担任评委,激励学生学习。
团体竞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后,教师可以组织留学生们分组竞赛,竞赛的古诗曲目由学生自选,表演形式也由留学生自由发挥。
吟唱将深奥的古诗以最活力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读诵吟唱教学法中用做最后一步教学法,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巩固复习了之前所学过的内容。
三、对外汉语古诗读诵吟唱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方面的建议
教师受自身水平的限制,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对读诵吟唱进行示范,甚至会忽略或有意避开这一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录音来播放材料让学生跟读。但是这样的方法不便于控制语速,学生不便于跟读,并且不是所有教材都有录音示范。因此在对外汉语古诗教学中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注意留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应该注意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读诵吟唱的教学技巧。此外,教师的课件设计如果与教授中国学生的课件没有区别,就不能体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建议教师在设计对外汉语古诗教学的课件时,可以考虑从留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中外的诗歌语言和诗歌文化的异同进行对比和说明。
有关冬天的诗句(二)学生方面的建议
学习者由于认知风格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状态,例如外向型学习者擅长交
际,喜欢从课外环境中潜意识习得语言;内向型学习者不善于交际中学习语言,喜欢通过正规的学习方式学习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中所包括的动机、态度、性格对留学生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情绪型学生在学习上情绪波动起伏大,学习顺利时信心十足,学习困难时一蹶不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民族差异,以及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在读诵吟唱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整体水平,选择适合留学生的篇目,否则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和畏难情绪,达不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