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悯农的教案悯农其二教学课件(3篇)
2023年悯农的教案 悯农其二教学课件篇一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夫。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夫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夫的不幸遭受: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预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夫疾苦的深切怜悯。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缘由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其次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夫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朋友结婚祝福
孕妇可以吃米酒吗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或绿。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分是难以生长的。假如夏天季节,雨水缺乏,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盼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盼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夫的疾苦与忧愁打下根底。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王菲百年孤寂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夫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困难岁月。
杨万里的古诗有哪些   
    1.呈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汲取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夫的苦痛深表怜悯。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
而用农夫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苦痛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颖。 谁咬了我的大饼
    诗中没有写重大大事,也无大方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夫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心情及对统治者不关怀农夫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奇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2023年悯农的教案 悯农其二教学课件篇二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宝的制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观赏诗句,体会的思想感情。
    3、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量。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宝的制造者。 条件求和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绚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播送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知我们什么呢?(农夫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疼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日,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留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知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留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教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擅长发觉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头。(师巡察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沟通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