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堆孩⼦,也许真是这样的,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收回⼿。I think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塞林格《破碎故事之⼼》
男女爱情
  有⼈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堆孩⼦,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收回⼿。塞林格的这段关于爱的理解⼀直让我印象⼗分深刻,是啊,关于“爱”,关于什么是爱的话题从过去到现在已经被讨论了⽆数遍了,⼈们⼀直在争论着,在爱欲中挣扎,时不时感觉⾃⼰理解了爱。感觉⾃⼰终于读懂了这份上天赐予⼈类最美的礼物。可⼜⼀次次被骗的⼀⽆所有,⼼中的爱⼀点点被忙碌的,不堪的,琐碎的现实⽣活吞噬掉,直⾄消失。
  今天就来说说——爱。
爱不是恋爱宝典上教你如何取悦异性的技能
  不知什么时候,这样的书开始畅销起来了,什么《男⼥爱情密码》《如何在情场上百战百胜》《俘获对⽅的100个妙招》。⼀个个如⽩纸版的⼩青年,开始幻想从这些书中学到⼀击制胜的⽅法,看完⼀些这样的书,你就以为你是⼀个游⾛情场的⽼油条了?
  有⼀天,当你那个真正爱的⼈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全部不管⽤,如果在⼀段爱情中,⼈的智商没有下降,那么你经历的根本不算是爱情。你会⼼⽢情愿的沉沦到⼀种单纯的幼稚中,像⼀个调⽪的孩⼦⼀样⽄⽄计较,打打闹闹。并乐此不疲,⽢之如饴。⽽这些恋爱宝典所定义的东西最多只能称的
上是⼀种模式化的,按部就班的“关系”。这可不是爱。爱是⼀种⼭呼海啸般的悸动,轰隆隆的,仿佛直接从地底迸出来的。
爱不是⼀种被旷⽇持久追求的感动
  ⼤学时,有⼀个长的很漂亮的⼥同学。各⽅⾯都很有优秀,所以注定⾼傲。追求她的⼈很多,每天上
演着各种追求。都是电视剧⾥,电影上,那些俗套的情节。诸如每天送早饭啊楼下夜半歌声啊各种帮忙的苦⼒活啊。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被这种突然涌来的深情惯坏了,她开始变得越来越⾼傲,越来越瞧不起那些男⽣,她开始享受⼀种公主般被捧着的⽣活。最后,她选了⼀个追求最久,最⽤⼼,对她最好的男⽣恋爱了。后来好像结婚了。去年,听到她的消息,说是婚后那个男⽣的脾⽓变得越来越糟,开始对她斥责来指责去,她不再是⼀个⾼⾼在上的公主,快变成⼀个任劳任怨的嬷嬷了。听到这样的消息,还是对她有⼀些同情,⽐较各⽅⾯条件来说,她都称的上是下嫁那个男⽣的。可能最⼤的错误,就是她误把⼀种旷⽇追求的感动理解成爱了吧。
  对于有些⼈来说,他追求的是⼀种猎宝过程,⽽不是这样宝贝本⾝。⼀旦他要的东西到⼿了,他就厌倦了,那些以前被他捧在⼿⼼的宝贝也就不再珍贵。这样单⽅⾯的追求和接受可不是爱。爱不是慈善事业,有时⼀个⼈要学会斩钉截铁的拒绝。
爱不是年龄快到期的⽆奈将就
  很多⼈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寻爱,是为了安抚⾃⼰年龄快到期的紧迫感。仿佛爱是在这个年龄段他们
要完成的任务。⽽那些压⼒来⾃于周遭那些朋友,亲友,⽗母连绵不绝的“关⼼”。他们总会在各式各样的谈话中,携带这样⼀个致命的问题,“你有对象了吗?”
  ⽐如,隔壁的⽼张的⼥⼉在银⾏上班听说,⼲的很不错的样⼦,你有对象了吗? “最近出席了⼀场好浪漫的婚礼,好羡慕他们哦,对了,你有对象了吗?谁谁谁的⼉⼦真可爱啊,你有对象了吗?被问烦的我们,再也不想被这些问题噎住,总想能有底⽓的⼀声⼤吼 “有了有了⽼⼦终于有了。于是很多⼈开始参加各式各样的相亲,碰上感觉还不错的对象,两个⼈还没接触了解⼏个⽉,就迫不及待的结婚了。这样的婚姻注定漏洞百出,最后惨淡结尾。他们到的只是⼀个可以⽣活的对象,⽽不是⼀个点燃世界的爱⼈。
爱不是像侦探⼀样窥视对⽅每⼀秒的踪迹
  ⽣活⾥太多这样的⽃智⽃勇了,今天你在我西装⾥发现⼀个陌⽣的⼝红,明天我在你⼿机上发现⼀条暧昧的短信,今天我在你包⾥发现⼀条陌⽣的项链,以为是给我的礼物。明天发现你下班后晚归,跟异性同事谈笑风⽣。
  天天这样累不累,⼀段真正的爱,是⽆⽐信任的,根本没有第三者可趁的机会。那些婚外情或是劈腿往往是两个⼈本⾝的关系已经发⽣不可逆转的裂变,妄图通过这样的跟踪和窥视困住对⽅,以此来填补横在你们⾯前巨⼤的裂痕。最后都是徒劳⽆功,惹得对⽅恼怒,反⽽给了对⽅借此了结的借⼝。
  我曾在微薄⾥发⼀条关于恋爱定律的微博,有⼈这样回复到,“除⾮是极弱的⼥⼈,就是那种极没⼤脑的⼥⼈,⼤部分的⼥⼈都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的。男⼈⾜够强,则⼥⼈⼩鸟依⼈,男⼈略弱,那⼥⼈就撑半边天。”这段话说的不错,只是第⼀,这样聪明的像变形⾦刚的⼥⼈可不多。第2,这种⽃智⽃勇区分双⽅强弱从属关系的百般附和每天上演累不累。到最后⾃⼰疲于应付,也不想继续下去了。爱的关系,是⼀种⾃然发⽣并⽴即定性的,⼀把钥匙配⼀把锁,你⼀会是钥匙⼀会⼜要当锁了,最后只能是⼀个被⼈遗弃的四不像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