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
2022年  第9
一、案例背景
作为民间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的“洛南板书”,自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就在全县城乡盛行,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受广大众喜爱。“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即可开演。说唱时只用脚踏梆子打击节奏,不加其他乐器伴奏,过门中才动用其他乐器渲染气氛,唱腔悦耳、道白清晰,故称“静板”。据考证,洛南静板书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西北五省(区)除洛南县外均未发现,堪称民间艺术一绝。
二、主要做法
由于传承人断层,不断有老艺人谢世,这一曲种濒临消失。针对这一现状,洛南县文化局于2004年6月筹备组建了“洛南县静板书保护管理委员会”,2005年12月,经上级部门批准,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设
立在洛南县剧团。2010年10月,四皓街办成立了洛南静板书保护管理工作站,2019年,四皓街办在音乐小镇成立了洛南静板书传习馆。多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县基层文化站的大力配合下,在广大艺人和管委会的积极努力下,静板书的挖掘抢救、搜集整理、保护传承,以及申报“非遗”、举办培训、组织演出、推介宣传、建档立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静板书艺人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高,洛南静板书已成为陕西省洛南县民间文化艺术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
片。为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展示静板书艺术风采,多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传承项目普查登记、挖掘整理、建立档案自2004年5月开始,组织专业人员下乡入户,遍访民间老艺人近百名,并逐人普查登记、挖掘搜集传统书目1000多篇,征集静板书演出器具;同时为60名新老艺人建立了联系卡,为50名骨干艺人建立了艺术档案(包括表册、音像资料、说唱手抄话本等),从而使洛南静板书的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二)组织举办座谈会、业务理论培训会、展演比赛,表彰先进
2005年,组织30名骨干艺人召开了座谈会,商讨成立“洛南县静板书保护管理委员会”,根据艺人建议修改了章程,经艺人民主选举产生了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等11人组成的管委会成员队伍。管委会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从此,艺人们有了自己的“家”。为了加强对艺人们的管理,提升他们的业
务理论知识水平与能力,2008年至今,每年邀请省市曲艺专家参加辅导授课,开展业务培训、理论研讨会,每期培训艺人40~60名,时间安排均在3~4天。参加培训的艺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2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板书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书目形式、风格流派、重要价值等。同时,还支持参加培训的艺人交流表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借培训之际为每位艺人录音录像,充实个人艺术档案。还为积极组织开展静板书活动的四皓、灵口、三要、古城、高耀、柏峪寺六个镇文化站颁发了“优秀组织奖”;为多年来带徒传艺的三名老艺人刘金祥(已故)、席英
狠抓挖掘和抢救 落实保护与传承
——“洛南静板书”保护传承案例
□ 刘建军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共文化建设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贤(已故)、王彦才颁发了“突出贡献奖”;为参加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演出的陈保子、李桂存、任银峰三名骨干艺人颁发了“特别贡献奖”;为经常上山下乡为众演唱的代康生、赵海学、杨山、路西军、张随项、张存山六名艺人颁发了“先进曲艺工作者奖”。根据艺人居住地成立了六个演出队,任命了
各队队长和艺术指导。每期培训虽时间短,但内容丰富,组织严密,学习成效高、效果好。经过多次培训,艺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加强或提高。
(三)制定保护规划,履行保护职责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制定出三年计划和五年规划,内容分别涉及普查登记、建立艺人档案、搜集整理传统书目和艺人手抄本、征集演出器具,建立项目数据库,以老带新传艺,打破旧观念,培训女艺人,组织演出小分队坚持上山下乡巡回演出等,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好评。同时,还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严格要求,每年都要书写传承报告,总结其工作表现,明确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促使其为该项目的传承做出贡献。其中,四皓街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十分注重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先后推荐李桂存、陈保子、任银峰成为国家、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多年来,四皓街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行动的纲领,积极组织广大艺人学习,并坚持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法规宣传和静板书巡回展演活动。印发传单13000多份,制作展板120块,组织演出150余场,听众达80万人次。
三、主要成效
西安世园会
2008年6月,洛南静板书被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民间艺人技艺提升,扩大洛南静板书的社会影响。
(一)组织活动,扩大影响
多年来,我们积极组织艺人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展示艺人技能,扩大洛南静板书的社会影响。曾先后参加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全国第四、第五届“中华颂”曲艺大赛、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和纪念建党95周年“向党汇报文艺晚会”三次进京演出,并应邀参加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同时多次参加中国·西安文化博览会、中国西部经济贸易洽谈会、陕西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陕西省农民文化艺术节、陕南“非遗”主题晚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说唱类、天津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活动、敦煌文化艺术节、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第二届中国盐都全国乡村曲艺节目交流展演、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商洛市农民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演出活动。
(二)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我们采用洛南静板书的艺术形式组织编创了《神州大地党旗红》《党员永葆先进性》《永远在路上》《抗战精神铸国魂》《扶贫花开别样红》《法制花开香万家》《赞合疗颂党恩》《两学一做铸辉煌》《重点项目富洛南》《金瓜银果富商洛》《扶贫攻坚呈亮点》等一大批新书目,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和
路线,又配合党建、司法、教育、财政、扶贫、卫生等部门宣传了行业法规,受到广大干部众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为保护传承拓宽了新路,为静板书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搜集资料,填补无文字记载空白
洛南静板书多是艺人口传心授,从无文字范本,加之艺人旧习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针对这一实际,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抢救挖掘不放松,动员老艺人将所掌握的传统书目奉献社会,不能让其失传。为此,我们多次拜访年事已高的老艺人,采用录音和笔记的方法,把他们说唱过的老传统书目逐一整理。据不完全统计,共挖掘整理各类大本书、章回书、短篇书、小书帽近千篇,艺人手抄本60多册。经过认真筛选,先后编辑《洛南静板书》专辑两卷、优秀传统书目选两册,共收录各类书目300多篇,累计达150多万字。静板书专辑汇编,既为新老艺人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又填补了静板书文字记载的空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四)借助新闻媒体,扩大静板书社会影响
我们在洛南静板书的挖掘抢救、搜集整理、组织演出、保护传承方面做出的成绩,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纪委网、新华社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洛南静板书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彰显了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
(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年第9期-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