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可以在给出的题目中选一个写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是在前面铺垫了想象基础后的想象能力锻炼,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奇妙的想象世界。
习作例文安排了两篇关于想象的文章,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一些想象的思路,例如可以顺着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反方向想象,为学生写想象故事提供了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创作。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重点
1.感受例文中两则故事的趣味性,教学想象写作的技巧要点。
2.辅导学生写作,拓展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好一个进行想象的题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参见《英才教程/同步作文期末考场满分作文》《英才作文课堂》)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课件展示上节课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手指印图画和故事续写,师生交流。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小试牛刀”进行了一些想象的实践,用手指印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物,还续写出了十分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想象的特点和魅力。一支铅笔的梦想
过渡:同学们,除了画画和写作,在上节课中的“交流平台”环节中,我们还讨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发挥想象力写成的文章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原因吗?(指名学生进行回答,相机出示三句话:“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想象很奇特”;“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3.教师总结,引出习作主题“奇妙的想象”。
小结:想象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够给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赋予生命,让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情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一起感受想象力的神奇。
二、自主想象,打开思路
1.出示习作要求(课件展示各项备选问题),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2.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习作要求,同时看看自己能产生哪些想象,在小组内自由表达交流。
预设: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的方向,可以适当举例示范,引导学生进一步创编故事情节。
示例:(1)《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人会像青蛙、蛇等小动物一样冬眠吗?冬眠以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冬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草树木会不会疯狂生长?小动物们又会怎么样呢?
(2)《手罢工啦》:手为什么要罢工呢?手罢工之后我们通过什么来吃饭、学习、工作呢?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手罢工之后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有很大的不便?
3.分小组进行汇报,鼓励学生通过讲、画、演等多种形式在全班进行汇报,可一人汇报,也可以合作汇报,师生集体评议交流。
4.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进行点评总结,及时对好的地方进行鼓励表扬,适时加入一些建议指导,顺势过渡,引入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过渡:一个小小的题目就引发了同学们无穷的遐想,可见想象的魅力真是非常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的想象还不够大胆,另外一些奇异动人的情节叙述得还不够完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为我们选出的两篇习作例文,学一学如何将自己的想象变成一篇吸引力满满的文字吧!
三、例文导航,书面表达
1.阅读交流《一支铅笔的梦想》。
(1)板书题目,让学生讨论:自己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觉得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思考:一支铅笔为什么会有梦想?它会有哪些梦想呢?
(2)引导学生带着前面两个问题进行自主阅读,画出铅笔都有哪些梦想。阅读后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对文章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例文的旁批,提示学生想象要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自然。
(3)分析例文写法,进行归纳总结。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梳理作者是如何讲解铅笔的五个梦想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小结:例文先从缘由说出一支铅笔因为“憋了太久”而产生了梦想,继而用问题“知道我要做什么吗”引出自己具体要做的事情,最后用“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表达自己的感受。五个梦想是并列式的。由铅笔联想到豆角、丝瓜、船篙、撑竿、标……这样的想象是一种类比联想。荔枝湾
(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仿写。
过渡:一支被憋了太久的铅笔可能远远不止五个梦想,同学们,让我们再代替铅笔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方式,说一说铅笔还有哪些梦想。
青蛙怎么养
预设:岸然道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想象,说清楚铅笔梦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同时要表达出美好畅想时的开心、快乐的情绪。
安全的作文2.阅读交流《尾巴它有一只猫》。
(1)出示题目,设疑引入。
过渡:我们常说猫有一条尾巴,可现在却有人说尾巴有一只猫?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吗?我们一起在接下来这则小故事中答案。
(2)引导学生自读短文,理清文章内容,和同学交流为什么说“尾巴有一只猫”?
(3)教师导学,明确“反方向想象”的思维方法。
示例:现实中我们常常把尾巴看成是猫的附属,因为猫的体积更大,所以常说猫有一条尾巴,但是如果尾巴也有思想的话,它可以想象是自己支配着猫奔跑向前,尾巴“变成了老大”,这样反着想,就可以说是“尾巴有一只猫”。又如,在我国也有一种特别有趣的颠倒歌,它的创作风格类似于打油诗体,其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这种歌谣因为其幽默谐谑的民间趣味,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尾巴有一只猫”,你还能想出哪些新奇的说法?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小结:想象不仅可以类比联想,也可以从反方向去想象。把自然界的某些规律、某些常见现象来个颠倒,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四季可以打乱,雌雄可以混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等等,可以让想象力自由驰骋。
3.引导学生梳理从例文中学到的技巧,从想象的方法、文章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总结归纳出习作要点。
提示:(1)想象应该大胆、新奇、有趣,可以类比联想,也可以反向联想。
(2)在想象的过程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原本没有生命的事物变得有血有肉有思想。
(3)注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这样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吸引读者。
    (4)还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让语言更优美流畅。
4.鼓励学生再次对习作题目进行畅想并交流,一方面打开思路,另一方面完善自己的故事。
5.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交流习作,互评互改
1.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教师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交流。
智拔狮王牙
在茂密的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动物。林中之王——狮子凭借锋利而坚厚的牙齿,称霸森林。
在离狮王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大树,树身有个洞,这是狐狸的住处。狐狸整天愁眉不展,心里总想把狮子的牙齿拔掉。
有一天,狐狸终于想出了一个好计策。
第二天清晨,狐狸提着一份礼物大摇大摆地来到狮王宫,向狮王说明了来意,接着把礼物送给狮王。狮王不慌不忙地打开礼物包,里面是各种各
③狮王中计,却浑然不知,仍旧得意忘形。
④照应了题目,“智拔狮王牙”这一计策取得了成功。
样的甜食:巧克力、花生糖、奶糖……狮王顺手拾起一颗巧克力放进了嘴里。“哎,真好吃!”狮子一边吃一边称赞道,“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不一会儿,狮子就把狐
狸送来的甜食吃了个精光,还意犹未尽地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狐狸见狮子吃完,走上前对它说:“大王,如果您还喜欢吃,我以后每天都给您送来。”狮王一听,心里乐极了。
一天、两天……狮王吃糖上了瘾,什么兽肉都不想碰了。
又不知过了多少天,狮王渐渐地厌烦吃糖了,就拿起一块肉一咬:“哎呀!我的牙,疼死我啦……”狮王疼得哇哇大叫。
狮王的牙齿一天比一天坏,又酸又疼,最后顶不住了,只好跑到医院请熊大夫帮它拔掉了牙齿。没了牙齿的狮王后悔极了,不禁流下了眼泪。
总评:小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聪明的狐狸想出了一个好计策,每天给狮子送来一包糖,让它吃上了瘾,也吃坏了牙,达到“智拔狮王牙”的目的。这篇习作的故事情节充实丰满,小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心理描写以及对话,将狐狸与狮子的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同时也蕴含一个深刻的主题:若想战胜一个强大的敌人,就要用智慧去赢得胜利。
3.交流评价后,引导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4.在墙报上开辟专栏“想象岛”展示大家的习作。
小结: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整个单元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进行大胆想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多是害怕作文的,一抓起笔来就抓耳挠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觉得无内容可写,作文乱编的多。一是平时的语言积累少,难以写具体。一是平常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去留心观察。一是循规蹈矩,缺乏想象力。一是题材枯燥,千篇一律,表达不了真情实感。
这次作文课上完后,让我最感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学生动笔时兴致盎然,每一个同学都有话可说,作文难的苦恼基本看不到了。那些平时一听到写作文就紧皱双眉的学生,这一次也没有感到困难。
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
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生自悟习作要求。我根据学生的评价随机板书,对学生进行了比较明晰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出想象应该大胆、新奇、有趣,在想象的过程中适当用上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吸引读者。紧接着让学生给自己的想象内容起题目。在学生拟题目的过程中,我请两个学生说说自己打算重点写什么内容,进而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习作的重点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还注意捕捉一切机会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习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尽量克服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使原来内容空洞、乏味的作文,变得有新意,有个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