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课标分析一、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虫鸣、鸟飞、溪流、人语,一切的一切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教学本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的境界,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本文的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教学中还需着力引导学生加以品味,学会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品析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填”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下的美好意境。背诵第4自然段。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散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激发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2.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1.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情感在阅读中体悟、升华。
2.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篇课文是在学习了《观潮》之后再次出现的一篇精读课文,“自然之美”不仅有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大潮,还有温馨、美好的月下夜景图,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赐予。《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和“我”牵着手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散步的情景。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亲情流露,充满着浓浓的民族特。课本配有一副月光下母子牵手的图片,月光照亮了他们的背影,照亮了远处的山,近处的溪水和田园.....课文的1、2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将师生带入到皎洁的夜光下,月光倾泻,照亮了一切。和学生一起边读边想象,关注末尾的省略号,并且说一说月光还照亮了哪里?或者在你经历的月夜里,月亮照亮了哪里?课文以“走”为线索,写了自己的所见所想。第4、6、8自然段描述了三幅美好的画面。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下牵星图每一幅画面都饱含深情。第4自然段作者看到了灰白的鹅卵石,细细的溪水,可爱的小水塘,看到了水塘抱月,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想到了和阿妈生活的场景----洗衣做船。一个“抱”字描写了月亮倒映在水塘里,溪水和月光融为一体的美好画面。月夜所见,不仅仅局限于看到的,作者反而调动各种感官,眼看、耳听、鼻闻、心想,灵动、丰富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情景交融,真情感人。“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作者
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三次这句话,可见和阿妈月下散步的场景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作者在月光下边走边看,边走边听,边走边闻,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和美好。此情
此景,不断勾起作者的回忆,和阿妈生活的一幕幕不断涌出,民风的朴实和淳朴让人感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真情实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段生活浓浓的回忆。“走月亮”不是写风俗习惯,而是作者借着这一风俗回忆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月夜下的“自然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多的语文学习,他们已有了初步的阅读基础,但品味语言和体验情感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月亮比较熟悉,但却不了解“走月亮”这一风俗,在阅读课文时,可能因为没有生活积累而较难深入理解。这一时期正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可以培养其想象力。
《走月亮》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一、诗意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件月夜图,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
导语: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惊叹,为之沉醉。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是这样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曾感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读杜甫《月夜行》方才知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浓浓的月笼罩的不仅仅是眼前景,还有心中情。让我们一起走近走月亮。
2.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走月亮)
(1)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课题的?
(2)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传统民俗之一。中秋夜,妇女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举行文艺活动。
3.介绍作者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三年级学习的《我们的民族小学》就是作者吴然的作品,这就是作者吴然,在写这篇文章时,早已告别童年很久,当他看到《浮生六记》中“走月亮”这三个字的时候,童年的回忆顷刻而下。当母亲去田间干活的时候,他和妹妹总是坐在村口上等母亲回来,一夜又一夜,头顶的月亮圆了有缺,缺了又圆,而母亲的身影总是反反复复出现在眼前,于是便有了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预习过课文,让我们先来一波字词大扫除吧!(检查字词)
2.很开心看到大家把字词掌握得如此熟练,现在让我们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月光下的景与情。读课文时,请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展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我”和阿妈走过哪些地方?用波浪线标记,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符号记录你们的思考足迹。(小路上、小溪边、田埂上、很多地方)谁想
回答刚才的问题?
3.哪位同学观察仔细,发现了文章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子?(回答)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使文章自然分成四个部分,把“我”和阿妈走过的地方巧妙的串联起来,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
三、品读课文重要段落
上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学习了前两个部分,现在请用同样的方法调动全身感官学习第三部分,边读边感受“我”在田埂上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情景。(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做笔记,回答问题)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每个水塘都会抱着一个月亮,为什么会用“抱”呢?
一个“抱”字,抱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叫人怎能不联想起妈妈的怀抱呢?)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快乐、温馨......)走月亮教案
怎么才能读出作者幸福地感受?小溪,细流,流着香味,流着月光,更流着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甜美、欢欣和幸福。(读)“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又叫人怎能不回想起和妈妈一起在溪边度过的美好时光呢?(读)
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眼中见到的,心中想到的,都是诗情画意————“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溪边留下了多少和阿妈相伴的美好回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