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咏春节古诗词赏析(上)
                       
                            展开全文
                       
                   
                   
                       
                           
                               
                                   
                                   
     
春节是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古代的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也称元日、端日、正旦、岁首、新年、元春等等。元日,本意为吉日,从汉代张衡《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
特。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古代咏春节的诗词,大多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美好愿望的祈盼。
南朝梁诗人萧子云的《介雅》(其三),是描绘春节庆典的较早诗篇: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萧子云(公元487-549年)字景齐。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善于草隶书法,著有《晋书》(已佚,有辑本1卷)、《东宫新记》。
诗中写出了元旦朝贺,众臣趋拜,钟石奏鸣的庄严肃穆的景象。
唐代因袭此风尚。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节选)中写道: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视角记载元日万方在庭的场景,显示了皇帝的威严,仪仗的隆重;及百官的恭敬。
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杨巨源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
  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
  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
  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元龟。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
  阊阖回临黄道正,衣裳高对碧山垂。
  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
      (杨巨源《元日观朝》)
这些诗句,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
元日是万民庆祝的佳节。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写道:
      筮仕无中秋,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迷三径,风光动风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卢照邻(约公元635—689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此诗以人歌、花舞、岁酒、草、风光等人事景物描绘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元日春。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元旦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期盼民富国强,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表现了农村新年的情形: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
首联的意思是: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颔联说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颈联写诗人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这两联叙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内容,表明自己关心农事,亲近农民,也隐隐透露了诗人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尾联写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此诗笔调简朴,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农家欢度春节,期望新年丰收的内心世界和过节的独有特。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元日示宗武》,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眷眷之情: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此诗是诗人在元日写给小儿子宗武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听到儿子的哭声自己的手就发抖,见到儿子身体长高了就高兴得直笑。接着写自己的艰难处境:四处漂泊,滞留远方,连过年也不能回来。身体体弱多病,只好借酒浇愁。诗人告诫儿子,要从小努力奋发,不要像自己做白首郎。诗的结尾怀念漂泊在江东近无消息的五弟杜丰,高歌中不由得泪流满面。整首诗写得情真意切,充满了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