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2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1
  在参加语文组活动,获益匪浅,对于王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析。
  王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她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她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考试结合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她的优点就一一显现在我们面前:
  (1)课前备课准备充分,资料齐备
  用带月的诗句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王老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准备,这充分说明了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
  (2)课堂教学包容内容广泛。
  在介绍苏轼的生平时,王老师先让学生介绍,学生介绍了苏轼的字、号、籍贯,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所有成员,还有就是苏轼被贬的介绍。
  可以说通过王老师对苏轼的介绍,学生对苏轼就有了一个很清楚的了解。
  (3)把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在介绍完作者作品后要求学生读课文,教师再指正,然后学生再读。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们平常的教学往往把朗读和理解人为地分离开来,早自习就要求学生预习、熟读至背诵,然后再上课也许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但对于理解文意却存在问题
  (4)由问题串结课文内容。
  针对全文徐老师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时间、地点、人物、夜游原因和景描写的句子,然后一一给学生讲解,这样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5)拓展紧扣文题
  纵观全课,王老师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但是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姿多彩,知识应该是互动生成的,课堂可以说是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的,基本没有学生的参与(除了朗读外)。
  (2)整节课所传递的信息过多。
  一节语文课需要学生掌握多少内容是由老师把握的,翁老师给学生的内容很多。
  (3)文言文的字词落实存在问题。
  整堂课,老师对于文言文字词解释没有怎么落实,这样学生怎么去应对中考?文言文字词的落实可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关键,也是考试的基本要求。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2
  本文是一篇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的精美美文,全文82个字,内容纯净,语
言精练,故事环境幽静空明。翟老师的展示课也如月下积水空明,一样纯净自然,具有美感。
  一、课堂激·情之美;
  翟老师用生动流畅的课堂语言唤起学生人生的.的体验和感悟。对所教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满含激·情的诗意语言切入课文,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走进作者,走进文本,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二、课堂朗读之美;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朗读为主,翟老师的即席配乐诵读,给学生带来了美读的兴趣,自由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呈现。让我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如此之大。同时翟老师在指导朗读的技巧也值得我学习。
  (1)要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有些字要读得慢一些,拉长一些,味道就出来了。学生任一句试读)
  (2)要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夜游,又是月景,有些字读起来要轻一些,低一些。拿“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例,试读。)
  (3)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有些字词我们要读得快乐一点。比如:欣然,亦,相与。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并试读)
  (4)要读出一点内心的情愫。(抓住直接抒情的句子,出“闲”字。)
  三、课堂板书之美;
  翟老师的板书,寥寥几个词,叙事、写景、抒怀融为一体,使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板书美观,无不透露着翟老师的精心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整堂课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四、课堂导入之美;
  翟老师引用带月诗句切入课文恰如其分,精彩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了古人的借月抒怀及作者的情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本课大放异彩,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亮点。
  五、课堂自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