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
  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例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照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浪漫的鲜花,这是有与高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答复下列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什么是近体诗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答: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局部,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四、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的景
  答:三两先知短欲上
  2、诗中哪些句子是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暖〞、“欲〞是画面所不到的,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你知道吗
  答: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
  七、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
  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蔽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幽禁的的浓重愁情。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衬托渲染,使景与情水融,浑然一体。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词的下阕用了的修辞手法,用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答:比喻一团乱丝线(丝)纷繁杂乱,无端无绪,难以解开。
  八、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3、这首词多处用到比照的写法,请你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新〞与“旧〞比照;(“去〞与“来〞比照)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比照,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比照,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九、相见欢(词)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1)“无言〞、“独上〞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凄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直抒胸臆。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的纷繁和难以解开。“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的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试题链接】-
  ⑴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内心的寂寞、痛苦。
  ⑵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
  答: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十、浣溪沙(词)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两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