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名人作文(通用50篇)
家乡名人作文1
巴金、霍金、钱学森……这些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家乡无锡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交通协管员,他就是老秦、秦加财。
老秦年近60旬,中等个、瘦瘦的、黝黑的皮肤,十年前他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从事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十多年来他不论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坚持站在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话说:“我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
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样正忙碌的值勤,一对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经过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礼貌地纠错,但骑车的年轻人却蛮横地把老秦用力一推,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凭什么来管我?你算老几啊!”面对这样的情形老秦始终面带微笑,对违章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老秦不厌其烦地劝说下,这对年轻人终于转怒为喜,笑着承认了错误。
老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人们不仅称赞他敬业的工作态度,而且对他规范的执法动作也大加赞赏。
老秦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一时间成为一名“网络红人”,还被有关单位评为“再就业明星”和“无锡市优秀警察”,他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家乡名人作文2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全国闻名的神医,他就是华佗。
华佗是安徽寿县人,东汉外科医生。是他首创了“麻沸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的父亲在他7岁的时候去世了,哥哥又被抓去充军,音信全无,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全身胀痛,皮肉肿胀。尽管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医生,但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华佗记住了母亲的话,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徒,可蔡医生不想收他为徒,可是一想:他父亲生前是我的好友,若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看见两只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却谁也不肯让谁,就说:“华佗,如果你能把这两只羊分开我就收你为徒。”华佗说:“能”。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饿了,一见鲜草就抢草吃,自然就分开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便收他为徒了。后来华佗跟随师傅刻苦钻研,注意实践终于成为了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名人华佗。
家乡名人作文3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各样的泥人,
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的泥和一些黑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
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家乡名人作文4
我的家乡滕州自古就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有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
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等,但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科圣―墨子了。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一贯的政治主张,墨子身体力行。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事先请鲁国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便马上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鲁班面前。见鲁班还在乐悠悠的为楚王攻云梯,不禁火冒三丈,说鲁班滥杀无辜,鲁班却说他从不杀人,哪来的滥杀无辜? 墨子说:“你为这楚王制造攻城梯,就是要杀无数的生命呀!”鲁班不信,墨子便把他带到了练习场。鲁班看到,自己亲手造出的攻城梯下血流成河,身子颤抖,按下了机关,亲手毁了攻城梯。楚王见此情景,大骂鲁班和墨子,说要杀了他们。于是鲁班和墨子上演了一出“沙盘大战”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围,以木片当攻城的工具,公输班设计了九种攻城的机巧方法,都被墨子九次解破。公输班办法已尽,而墨子守城的办法没有用尽。公输班无计可施,只好认输。楚王见自己请来的人都败给了墨子,预想到这次战争必输,于是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一场战争便平息了……
今天,我们滕州人也继承了墨子的精神,普施大地,润泽人心,在这个广大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话剧。
家乡名人作文5
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在我家乡,表妹可是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名人”喔。她既不是歌星,也不是影星,可凭借她的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既然成了村里的小名人了!
按道理来说,小名人都是受大家欢迎、喜爱的。我表妹在村里可不是这样,大家每次见到她,都在借口说自己有事,要先走了。表妹为什么成为小名人呢?让我慢慢向大家道明:
表妹名叫肖马金,今年10岁了。每当太阳公公才刚刚起床时,离我家不远的小表妹便一大早跑到我家问我:“表,问你个问题,猫为什么要有胡子?还有我们为什么是俩条腿走路,而猫却不是?为什么呢?”每当这时,我还在被窝里呢,常常用被子严严实实地把我的耳朵捂祝 刚走出房间,表妹又来了:“表,小兔子为什么是白的?.........”我一见她,就低着说:“问别人吧!”说完,我立刻像脱缰的野马,赶紧逃离。
在6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的课文中有一篇“学与问”,课文内容目的是要我们要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还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新主人。表妹每天都向大家问问题,虽然大家都觉得很烦,可正是这样表妹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宽广了,她所知道的知识甚至超越了我。而且也是因为她的勤学好问,才成为了家乡的“小名人”啊
加油啊!“小名人”一定要把你的勤学好问坚持下去,将来你一定能成为有用之才!
家乡名人作文6
我们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们村的“养猪大户”——李大叔
李大叔养的猪个个肥头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来斤重,活像一个个大肉球。
李大叔养猪十分有经验。每一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来把猪圈打扫打扫,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干完后,他便为猪做“早餐”了,“早餐”十分丰盛,不仅仅有上好的猪饲料,还有一些青菜萝卜呢!李大叔的猪也很乖,从不挑食,不管给他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全部吃完,从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饭。每一天中午,李大叔便会请来兽医,为他的猪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让兽医为它们打针,直到好了为止。晚上,李大叔便会搬来一些稻草,为那些猪铺上,让那些猪睡得暖和些。难怪,李大叔家的猪会养得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猪卖掉,留下小猪仔,此时让那些小猪仔长大后再卖。李大叔一年就因养猪就赚了七、八万元钱,没过几年,李大叔便发家致富了。
村里的人看到李大叔养猪能发家致富。便去请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犹豫地对大伙说:“只要对猪有无微不至的关照,那么猪也不会亏待我们的。”大伙听了,都明白了自己养猪不能发家致富的原因:没有给猪好吃的,没有为猪看病……此刻,我们村里的人都改正了养猪的方法,全都发财了,此刻,大家都感谢李大叔的提醒,让我们村的人都发家致富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十分敬佩李大叔。
家乡名人作文7
我的家乡海门,可是个没灾没难的好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位著名、爱国的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张謇。
张謇,1853年5月25日出生,1926年8月24日病故,享年73岁,字季直,号啬庵,是清末状元。张謇对国家的贡献可不少,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创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1882年(光绪八年),朝北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北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北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北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当局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当局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当局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