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专家的观点,语文学习中“积累”“梳理”有很大重要性:
1)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古语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有这么一句话:“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课标的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高中阶段,我们的学生应注重积累和梳理。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一个极重要的途径。“积累”首先是原始材料的积累,语文中的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必须要有量的积累,这就好比是一座大厦的地基,地基没有打牢,谈不上大厦的建设。其次是阅读的积累,,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恰恰缺少这方面的积累,导致词汇贫乏,感悟差,写作文无从下手。积累还有一种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体验的积累。这方面的缺乏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思想浅薄,写作文素材单一。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每次作文迟迟不交,问他们原因,说是能想出来出来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就开玩笑说想要你那满肚子的花蝴蝶飞出来,就得在读书方面下功夫,因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从哪方面说积累都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形成语文素养的一个极重要的途径。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平时积累的东西,虽然是宝,但不经过梳理,永远都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宝”的作用。
所以只有积累还不够,还必须有梳理。如果把语文学习比喻成一栋建筑物,积累就是建构这栋建筑物的材料;梳理便是这栋建筑物的设计图。梳理能够把学生的积累分类,然后用到需要用到的地方上去。避免张冠李戴,囫囵吞枣,梳理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梳理实际上又是在方法上不断地积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本身也是个积累的过程,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积累。知识在梳理中得到积累;思想在梳理中得到丰富;认识在梳理中得到深化;境界在梳理中得到升华。梳理是一种能力,会梳理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学生,会梳理的学生的学习是会得到不断的进步。梳理是学习的方法,梳理是对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总结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对以往的学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本身也是个积累的过程,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积累。积累——梳理,梳理——积累,反复巩固反复增长,语文这棵大树才能长得根深叶茂。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有:
第一:指导思想: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不在意是否做得完美,只在意是否有过程,养成积累的习。
第二:每位学生必须人手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凡在学习过程中
遇到的生字、成语都自己查,然后写在专门的本子上,高中三年一直坚持,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第三:重视早读。即使到高三也人人大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背诵课内外一些好诗词,培养语感,几乎每个早读都要检查一定数量的背诵和默写。
第四:情感思想的积累。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窄,好多思想情感需要间接获得,利用课前、自习选读精美词句;引导适当阅读课外书,作一定的读书笔记,并作班内交流;每学完散文课文学生都写出自己的体会,可以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畅所欲言,不在长短,但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个性化,有创意。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五:定期复习,定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张贴在教室内。此活动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辅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