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读后感集合6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我整理的亲子沟通读后感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亲子沟通读后感篇1         第一计: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我们高高在上时,自然会与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沟通便无从谈起。其实,孩子有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我们才会到许多曾经不解的答案。
  笔者曾经听一位妈妈聊起他调皮的儿子,这个4岁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连刷牙时也总是不停扭动身体,对着镜子扮各种鬼脸。妈妈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妈妈自己在刷牙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蹲到了儿子的高度,来尝试一下令儿子百玩不厌的动作,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儿子的高度看过去,镜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
哈哈镜的效果,这个发现让妈妈都觉得很好玩,更别说对一切布满奇怪   的儿子了。
  由此可见,沟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够从孩子角度来想、来观察、思考孩子这么做是为什么。当我们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他的举动是无意义的,就能与他很好地沟通了。
  第二计: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
  唯有信任,才可能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交给你。其实宝宝年龄越小,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小宝宝看到爸爸妈妈总会伸出手让爸爸妈妈抱,这便是对于信任最好的诠释。然而,随着宝宝日益长大,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却可能呈下降趋势。转变这一现状的最好方法便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敬重与关怀。父母要扩大与孩子的沟通范围,除了学业,更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在这里,推举使用“跨级培育法”,即用超过其年龄段的一些内容,如用教育6岁孩子的态度去教育3岁的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培育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孩子制造力和仿照力非常活跃的时候,培育出良好的习惯,还可以让孩子感到你对他是有信心的,从而可以提升亲子之间的
信任感。比如,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厨房,做一些亲子料理,让他品尝家务劳动的喜悦,或者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让他去完成,考察他独立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亲子信任度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计:敬重孩子,多给孩子选择权
  通常3岁的孩子已经开头拥有简洁的决定能力了。这时,爸爸妈妈要有责任有意识地进行“基础教育”,让孩子开头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举例来说,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上幼儿园,先告知他一些简洁的穿衣规章,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衫,然后再让他自己决定。假如孩子仍然穿选错的衣服去幼儿园,爸爸妈妈可以先不要指出,等孩子意识到四周人的眼光,得到“教训”后,再教育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这样体验式的学习能够让孩子成长得很快。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也会知道,爸爸妈妈会像指路明灯似地帮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来自父母的敬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当自己犯错误时又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状态对于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当孩子有了乐观的成长心态,亲子沟通当然也会变得更为顺畅。所以,不妨让孩子做一些小的选择,练习思考能力,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在生活中学习思考。比如吃饭、上幼儿园、过公路,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对话,并让其学会思考,千万不要事事包办。
亲子沟通读后感篇2  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多了,上小学二班级,从他刚一诞生起怎样教育他长大,就是让我很忧虑的事,作为妈妈理论上的东西我懂,闭眼抹杀孩子的权利,知道不行,但实际上孩子调皮时偶尔也不免把握不了自己的情绪用一些野蛮的方法去应付他,想着孩子受过的体罚和叱责,我的心酸溜溜的,人性也许真的是二元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无比冲突。为此,我有空时就会跟其他家长谈天听取一些好的建议,再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看,事实证明,有些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确实有效果,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共享我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带好样,要言行全都。
  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家长要严以律已,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家里家外都要一个样。假如你在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孩子自然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孩子的爸爸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但他自己没事就拿着手机玩,你在教育他时他就会反对说:“为什么你们大人可以玩,而我就不能玩?”争取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游戏、不网聊、不打牌。夫妻之间的相互敬重,长幼之间的关爱互敬,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进展,你可以把没做完的工作带回家但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不要任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从小培育孩子做一个诚恳守信用的人。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二、培育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就学会了自己吃饭,一开头他对自己吃饭布满爱好时,我就让他自己吃,虽然孩子一开头在做这件事时,完成的并不好,吃的处处都是,但我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并加以激励他说:“崽崽真棒,今日掉的饭比昨天的.少了,加油!”渐渐的就养成了吃饭不掉饭的习惯了。而且我要求他每次吃饭都必须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许剩饭,假如饭菜装多了吃不完要提前告知我们,请求我们帮助,不允许剩饭。所以孩子上幼儿园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墙上的红花总是最多的。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出去旅游,早餐是自助餐,我观察他盘子里打来的东西没有其他孩子多,我就故意问他:“为什么崽崽只打这么一点啊?”他说:“我怕吃不完浪费,那里还有好多好吃的,我想都尝一下,我吃完这个再去打一点其他的。”我当时心里有一股很强的成就感,平时要求他吃干净碗里的每一滴饭不准浪费的习惯养成了。从一生下来我就坚持让他和我分床睡,后来,五岁多的时候,我就提出要他独自睡一个房间,他开头有些不愿意,说他怕黑,我就跟他讲:“崽崽,你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帮你在客厅留一盏小夜灯你的房间就不黑了。”他还是同意了,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是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踢被子,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盖好的。后来,我就比较放心了一般不会特地起来查看他是否盖好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