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 2020
29
“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背景下的语文古诗教学例谈咏柳 古诗
石琳(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  221000)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从全体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使之获得最为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特别是中文领悟方面的基本能力。文章以新教学理念为基本依托,围绕陶行知教育理念,从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了古诗教学中的一个范例,对于新课标下语文古诗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 古诗教学 范例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所谓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而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四种精神是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求真精神;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其中,“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由此可见,知行合一、寓教于生活,以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的教育理念。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利用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将其与语文教学大单元、大情景、大任务的三维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朝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一、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1.大单元——完整、系统的学习方案
就课程的基本性质而言,语文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所有科目中,对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对中国现有汉字在综合实践过程当中的体悟和应用。要想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教师就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环境与方案。从这方面来分析,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打破现有课文的排序,逐步对内容相
似、题材相近的课文进行整合分析,将同一类别的语文教学元素有机融入系统性教学单元,在新秩序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对一类文体或一类中心思想的集中理解和认识能力,进而使学生建立起自身思考方式与所处教学单元中文字符号的联系,引导其深入思考,让学习内容从原有的碎片化听说读写
向系统完善的综合式理解转变。
2.大情境——链接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二字,对于大多数的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二字进行合理运用,则是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
的大情境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教学中应用的大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情境,教师所选取应用的教学情境应当贴近学生实际,切忌超出学生的既有经验,要使情境成为联结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桥梁。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取或应用的大情境,不要局限于某一阶段学习的导入,也不要针对特定知识点来进行单独情境的创设,而是要结合单元教学的整体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有机融入、乐于参与。
3.大任务——富有乐趣与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计有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实际参与的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规划过程中,学生完成每一单元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历学习、体会教学内容的过程,他们可以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进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2020
30
No.11 2020
一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感受,从而对于语文不同单元、不同系统知识形成自我架构。通过参与这种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不同类型的古诗、古文或教学课文进行开放的阅读与鉴赏,在交流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背景下的语文古诗教学——以《咏柳》为例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是借物咏春诗中流传千年的经典佳作。在对这篇古诗进行教学思考和规划的过程中,笔者将大单元、大情景、大任务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古诗教学实践。
1.系统化解读美
古诗是中国语言文字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要
特别指向学生语文综合核心素养的提升。《咏柳》是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被编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单元主题下。为了提升学生对于同一类古诗词的集中领悟和感受能力,在备课过程中,笔者以“与古人一同赏春”作为此类型诗词的教学主题,整合了本学年语文教材中《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并适当拓展了描写春日或古代游人出行的五首诗词,将共计七首诗词整合在一起进行集中备课分析,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构建一个在同一主题上层层深入的综合性教学体系。
《咏柳》一诗体现出的是以柳树为切入点的早春意境,而在选取的《立春偶成》《初春》《小雨》《渡湘江》《城东早春》其他几首诗等,则在不同程度上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出了唐代诗人对于春日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对这七首诗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描述古代诗人是如何借助意象、节气事物等来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的认识,并感悟诗歌背后借由春日表达出的诗人对于家国天下的思考。通过这种系统化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认识,更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透过诗歌看历史,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传统历史的喜爱。
2.情境化赏析美
结合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季节特点,笔者特意将此篇教学放在了3月上旬。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安排学生观察校园、小区、公园之中的柳树和其他有关早春时节的意象,使其对不同类型早春时节的
物种特点形成直观的感受,并做好记录。与此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余时每人画出一幅早春图。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取了10幅与早春时节有关的插图,并朗诵诗歌,引导学生逐步走进诗人在河边踱步、观察柳树、深入思考的情境中。很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都主动向笔者说出了自己对春日的感受与思考,更有学生利用课间主动采集树叶,制作标本,并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对早春的想法和感受。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初步形成了合理想象的能力,早春的美已经在其头脑中形成印象,既入眼又入心。
3.实践化表达美
诗歌诵读是学生与诗人进一步深入对话、加深对诗歌感悟的方式。通过这种声情并茂的感官交融,凝结在诗句中的思想便会活起来,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也就会更加深刻。
在本次语文教学的后期,笔者特意将全班学生分为七个学习小组,分组对诗歌进行自主探讨分析,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中演示诗歌所展现的情景,每组5~10分钟的现场演示。小组成员集中智慧和力量所设计、演示的早春情景剧,让课堂整体氛围更加
活跃、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乐于主动体悟诗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大系统、大情景、大任务,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对于词句的分析和传授,更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的过程中热爱语文,进而让文化传承更加有力量,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壮大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2]于姗姗.古诗教学:在多重阅读中走向高效[J ].江西教育,2019(33):56.
[3]汪洋.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19(28):22-23.
[4]秦祖莉.古诗学习“三步走”[N].语言文字报,2019-09-27(006).
[5]开芳芳.小初衔接阶段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浅析[J ].名师在线,2019(27):70-71.
[6]李耀华.以读代讲提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 ].文学教育(上),201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