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
摘要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 但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孩子可以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那绘本阅读究竟对儿童的成长有多大的价值?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绘本阅读可以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等。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儿童成长  价值
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而绘本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
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采的单元剧,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处的教师,都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成长那绘本究竟对儿童的成长有多大的价值?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绘本阅读的几点体会。
一、绘本阅读提高儿童审美能力 
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是美籍日本作家庆·凯萨兹的绘本力作之一。作品突破了传统观念里大灰狼的形象,主要描写了大灰狼从想吃红焖鸡到最后没有吃到红焖鸡,反而给小鸡们做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受到大家欢迎和爱戴,内心发生转变的故事情节。根据大班幼儿年龄阶段早期阅读特点,我重新调整了一下PPT绘本画面的呈现先后顺序,指导幼儿在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感受绘本中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体验绘本故事画面所带给人的幽默、愉悦的审美体验。
通过观察故事封面,引发幼儿关于狼大叔角形象的讨论采用单页重点阅读、多页连续阅读、跳页简略阅读等方式进行集体解读绘本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教师逐页翻阅绘本大图书,完整讲述绘本故事情感拓展:说一说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完成了两个目标:1、采用单页重点阅读、多页连续阅读、跳页简略阅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观察、分析、解读绘本画面的能力。2、熟悉故事形象,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感受绘本中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体验绘本故事画面所带给人的幽默、愉悦的审美体验。幼儿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并大胆讲述令大家觉得感动和温暖的事情。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家人、老师、同伴的爱,我们是幸福的孩子;同时,我们也为家人、老师、同伴送去了我们的爱,同样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二、绘本阅读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让他们敢说、愿说、会说,无疑是语言教育的重点。绘本阅读的理念也正体现了《纲要》精神,注重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与成年人的共同阅读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同时又较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1、营造宽松氛围,精心设计活动,使语言技能训练贯穿活动之中。
首先,要针对幼儿认知特点设计活动。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性思维阶段,因此,应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例如:《三只小猪上幼儿园》我用小猪布偶的形式进行开场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看到有动作,有声音的小猪,顿时被这个有趣的形式感染了。大家心中的紧张被好奇心代替了,气氛顿时变的轻松。其次,活动设计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能力的培养。图书是语言表达的多种形式,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用绘画、涂来表达意念,会比用文字来表达更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用画图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意念,使幼儿的动作和思想活现在图画上。
2、仔细钻研读本,设计开放性提问,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绘本《月亮的味道》之前,我给幼儿出了一个问题。“猜猜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们觉得很奇怪,难道月亮真的能吃?我神秘地打开《月亮的味道》,孩子们惊呆了,书里的月亮和我们平时的月亮不同。“仔细看看,你觉得这里的月亮像什么呢?”“我觉得像饼干。”“我觉
得像薯片。”“我觉得像烧饼。”幼儿的答案层出不穷。于是,我又重新提出我刚才的问题“哎呀,你们把月亮说得这么好吃,请你们猜猜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呢?”大家有了之前的铺垫,思维就海阔天空了。“我猜月亮像糖果一样,甜甜的。”“我想月亮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我猜月亮像冰淇淋一样,冰冰的。”孩子那完整和具有想象力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由此我领悟到:绘本阅读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我会说这个故事了,我能完整的复述这个故事了,而更多地在于孩子的语言是否得到了提高。我想这正和教师的提问分不开的。问题提的好,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去思考。那么,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关键,只有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既活跃又不离主题,幼儿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倾听习惯并积极地参与表达。最后,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谁也不知道。只是听见小老鼠“嘎嘣”的咬下一块来。于是,我悄悄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每个人尝一块“嘎嘣”。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是小老鼠一样,“嘎嘣”地咬了一口。哈哈……香香脆脆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切尽在不言中。
3、创设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让幼儿语言能力在“做”中得到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胡萝卜火箭》绘本阅读活动是由主题活动“拔萝卜”孕育而生的,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形状、品种的萝卜和萝卜制品。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并在活动中累积了很多关于萝卜的经验和尝试,以及语言准备。
4、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幼儿有话会说。
例如:《鼠小弟,鼠小弟》中鼠小弟称体重,指针一动也没动。猴子站到秤上,指针跳了一格,猴子得意地说:“我比你重多啦!”可是猪来了,猪站到秤上,指针又跳了一格,正当猪得意的时候,狮子来了……一个比一个大的动物接连登场,指针也一次次顺时针往上跳。最后,鼠小弟又一次站到秤上,指针虽然还是零,可是看上去却比最重的大象还跳上去一格。这回,轮到鼠小弟得意了。在这本书中,动物的表情画得非常细致入微,自己比别人重时的得意,别人比自己重时的惊诧,登场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用画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只要顺着画页一页页翻下去,就能读懂故事,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着的幽默感。这样复杂的过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于是,我们通过让孩子自己和老师比体重来体验故事书中的
层层递进的体重关系和小老鼠的无奈,以及最后,大象和小老鼠体重的玄妙之处,孩子们马上就能理解了。
三、绘本阅读塑造幼儿健全人格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没有书,那他的世界将是苍白的,就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而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而孩子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
四、绘本阅读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对于自我、他人、友谊、爱等社会性情感的认知是模糊匮乏的。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绘本里,我们看不到一点人为的故意,看不到一点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有的只是对语言和社会领域
内容的整合。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感动、发泄……不见得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如《小黄和小蓝》,说的是小黄和小蓝是很好的朋友,小黄有一天偷偷的溜出去,小蓝到山上去玩,结果黄和蓝融合了,变成了绿,分不开了!他们到家里后,小蓝的爸爸妈妈说他不是他家的小蓝,因为他是绿的,小黄的爸爸妈妈说他不是他家的小黄,因为他是绿的……他们好伤心,好伤心,然后哭了,眼泪流了下来,他们终于分开了!爸爸妈妈也认出了他们……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道理(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作者在谈创作这个绘本的时候说这本来是他与自己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把它创作成了绘本。孩子们在用眼睛去感受绘本的图象时,理解了知识,体验生活、体会生命。如《再见了,艾玛奶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用摄影的方式,从一只猫的视角见证了一位坚强的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书中饱含生命之爱,令人读后感动不已原来死亡也可以如此温暖!
五、绘本阅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绘本不是本,而是图画书,是一本全面、丰富、规则的书,是一本有别于其他书籍的童书。除了有封面、封底、扉页和正文外,还有环衬、折页、散页和其他。正因为这样,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一定的顺序,一般是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依次看下去,但往往环衬被
遗漏。所以,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体会到逐页翻阅的喜悦,领悟到边看边猜的意境。潜移默化中,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身上扎根。从头到尾读图画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而《蚯蚓
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想不看下去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