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复诵读,直至背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反问句的特点,并会说几个反问句。
2、了解五句谚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
学生课前或课外
活动设计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知错就改,什么时候都不晚。《南辕北辙》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画杨桃》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
最后一篇略读课文,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回顾第一单元学过的内容
谈话
课前预习,课后学以致用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老师发现有些句子很有意思,请大家认真阅读一下这两句话。(课件出示两组句子)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读句子。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发现(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
  (3)同桌间一人读一句来体会。
  (4)小组互相之间考考对方。
读句子,谈自己的发现
个别读,谈话
了解并理解、运用排比这种修辞
介绍反问句。这个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反问。
板书:反问句。(出示课件,师读)
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课件出示两个例句。大家再看这两个例句,是如何将反问句转化为陈述句的。(讲解反问句转化成陈述句。)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 “不”。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第四步(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练习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课件出示: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学会了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我们再试着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课件出示:
1、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2、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同桌之间互相举例并变换句式。
班内展示两组。
1、学生观看微视频,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读相同意思、不同句式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3、读四个句子,看看是不是反问句,为什么?
4、快速浏览第一单元的课文,画出反问句,病进行朗读
5、说几个反问句
朗读、谈话
学习“日积月累”
A.读读记记
说的非常好。同学们很聪明。下面我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句子,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读读这五个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像刚才这样两个句子,叫做比喻句。(板书: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6)师:(出示对比句)请孩子们比较一下,用了打比方的句子有何不同?自由读读,告诉老师哪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学生自由读)
  (7)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8)生:我觉得第二个句子更好。因为第二个句子更形象,更生动。
  (9)师:因为第二个句子用了打比方这种方法,比喻能让句子更生动、形象、具体,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10)师:其他的句子呢?有什么想说?
  (11)生逐句比较。
  (12)师:是啊,用了打比方的句子让我们更容易明白。孩子们在写作中如果能多用比喻句,肯定会让你的文章生不少。
  (13)师:一般比喻句中都有个比喻词,我们来看看像刚才那几个比喻句用了哪些比喻词。(课件出示全部比喻句)
  (14)学生说,师板书:比喻词:……(好)像……、……像……一样、……像……似的、仿佛等)
  (15)师:请孩子们自由读读这些句子,并把它们记住。(学生读句子。)
  (16)师:谁想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17)生读句子。
  (18)师:那么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你还能出这样的句子吗?现在请孩子们拿出笔,翻翻书本,出比喻句,把它划下来,或者把书页轻轻折一下。等会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到了哪几句。(学生比喻句。)
  (19)师:谁愿意读读你到的比喻句?
  (20)生读句子。
  (21)师:孩子们得真仔细!老师也做了功课,看看这些比喻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比喻句,全班齐读。)
  (22)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比喻句,能不能自己也试着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呢?谁会?
  (23)生: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24)师:还有吗?(鼓励学生多说句子。)
B.读读背背
老师这节课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板书:谚语)
(1)师:那什么叫谚语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师读一次。
  (2)师:请孩子们打开书本49页,看看读读背背。听老师读句子,注意其中一些多音字以及难读字的读音。 (师范读)三年级语文教案
  (3)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看哪些字要注意读好的。(课件出示句子)
  (4)师:薄处的“薄”字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áo音,你还知道哪几种读音呢?
  (5)生:还有bó,单薄。
  (6)师:还有吗?
  (7)生:还有bò,薄荷。
  (8)师:说得真好!(课件出示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9)师:“长”字有哪几种读音呢?谁来告诉老师?
  (10)生:一种是zhǎng, 长大。还有一种是cháng,长短。
  (11)师:非常好,谢谢你!(课件出示“长”字读音及组词。)
  (12)师: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13)师:谁来说“行”字?
  (14)生:一种是xíng, 行走。还有就是háng,银行。
  (15)师:很好,谢谢你!(课件出示“行”字的读音及组词,学生齐读。)
  (16)师:请孩子们齐读一下这些谚语。(生齐读)
  (17)师:读得真好!这些句子像对联那样,非常工整。现在程老师请两个孩子对读一下,比比谁读得好,行吗?(生:行!)
  (18)生生对读句子。
  (19)师:孩子们读得非常流利,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谚语,然后在三人小组内说说你理解哪个句子的意思,它们的含义是什么。解决不了的可以举手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解决。
  (20)学生读句,交流,质疑。
  (21)师:谁来说说你理解哪句谚语的意思以及它的含义?
  (22)生:我知道“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绳子通常断在最细的地方,冰层也总是从最薄的地方裂开 。
  (23)师:很棒!能理解当中的含义吗?
  (24)生:不能。
  (25)师: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字面意思及含义,要求学生读一下含义。)
  (26)学生逐句说意思,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并讲解其含义,要求学
  生读含义。
  (27)师:现在请孩子们自由读谚语,看谁最快能背诵出来。(生读句子)
  (28)师:谁会背?会背一句背一句,会背几句背几句,没关系。
  (29)学生背诵。
  (30)师:孩子们都很积极举手,这让老师很开心,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能够把这些谚语全部背诵出来。但老师很遗憾不能在课堂上一一听你们背诵,请孩子们课后到组长那去背诵,好吗?
  (31)师: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积累了这些谚语,你会用吗?(生:会。)
  (32)师:请看大屏幕,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大屏幕出示积累运用。)师指名答。
  (33)师: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这说明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谚语表面的意思,还能运用到实际环境中去。那么程老师想知道谁还积累了类似这样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跟大家分享一下?
  (34)生:没有。
(35)师:没关系。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读,了解一下。(课件出示,生齐读。)
1、自读五句谚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2、抓住每句诗描写的景物,并说说
朗读、谈话
总结评价,升华主题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反问句、比喻句,还学习了一些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积累这样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用到写作中去,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最后老师想送给孩子们岳飞的一句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努力学习要从小做起,别等到将来后悔!
说说自己的收获
谈话
布置作业
搜集谚语
课下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