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经典的翻译及影响
作者:卡本加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
        关键词:佛教经典;翻译;影响
        一、戒律的传译
        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经得到大量的戒本,并且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可惜那些书已经失传了。之后不久,来自喀什米尔的弗若多罗和昙摩流支,先后帮助鸠摩罗什译出了萨婆多部《十诵律》,这部律得到鸠摩罗什的老师卑摩罗叉在江西大为弘扬;佛陀耶舍(也是克米尔人)在西元410年又译出了昙无德部《四分律》;奉佛音尊者之命,由斯里兰卡来到中国的僧伽跋陀罗译出了《善见律毗婆沙》。五世纪初法显法师游历天竺,主要也是为寻求戒律而去的。法显法师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求法者和旅行家,他的不朽的游记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可能容易令人忽视他最初求律的动机和这方面的成就。他除带回许多书籍外,并且带回了《摩诃僧祇律》和弥沙塞部《五分律》,前者已由他自己和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佛驮跋陀罗译为汉文,后者则在他
逝世后由佛陀什(喀什米尔人)翻译了出来。另一位伟大的求法者,七世纪的义净,也是抱著学律的志愿而远游的。他带回了而且译出了一切有部的十一种著作,从而使律藏大为完备。因此汉文译出的律藏有《四分律》六十一卷,《一切有部律》一百五十七卷,《十诵律》六十一卷,连同各部的羯磨文和戒本及解释律文的诸论,先后译出而现存的约五百卷。后世中国高僧们关于律部的著作,现存的也有五百卷以上。至于中国比丘戒的传承,在南北朝时代,北方传《四分律》,南朝是《十诵律》。及隋朝统一中国,政治上以北统南,佛教戒律也是这样,从隋代起,一直只传北方昙无德部的《四分律》。藏语系佛教地区向来是传一切有部律,傣族地区则流传著与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相同的上座部律,与《四分律》(法藏部律)同一源流。
        二、经藏和论藏的翻译
        佛教经论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应该说是开始于五世纪初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有著前人所未有的优越条件,那就是当时政府(姚秦)的大力支持和有在道安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一大批义学僧人的辅助。但是他的伟大成就是由于他有丰富的学识和持久的努力,这一位有印度血统在今天中国西北(新疆库车)出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师,
是中印两大民族共同的光荣。他和后来的玄奘法师是翻译事业中两大巨匠,他所译出的三百多卷典籍,不仅是佛教的宝藏,而且也是文学的重要遗产,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上的影响非常巨大。在他的讲授和指导下,造就了成千的人才,使当时的佛教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佛学方面来说,鸠摩罗什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对由龙树创立的中观系统典籍的介绍。由于他的努力,这一系的经论著作,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维摩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等,以及《大品般若经》的解释《大智度论》,都传到中国来,为中国法性宗开辟了广大的基地。其次,鸠摩罗什还译有声闻乘中的一部重要论著《成实论》,起初与中观三论(或四论,加《大智度论》)相辅流行,之后逐渐形成了独立学派,在南北朝期间盛极一时,后人称为成实师。这一学派在声闻乘中是比较接近大乘的一系。
        三、瑜伽的传译
        据玄奘所传,戒贤生于西元528年,可以推定护法约生于530年。而真谛生于498年,故真谛长于护法三十余岁。又真谛译有陈那著的《无相思尘论》(即玄奘译的《观所缘缘论》)和《解拳论》(即义净译的《掌中论》),陈那是世亲的弟子而为护法之师,可见真
谛是介于陈那、护法之间的佛教有宗大师。玄奘所传以护法的学说为正义,其门下传述以真谛之学及地论师之说为旧说或旧译,而称玄奘所传为新译,古人(唐灵润)归纳有十四义不同。如旧译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新译则认为有一分无性(佛性)有情;旧译认为佛果理智不二,新译则认为理智各别(即分断、智二果);旧译于三性中遍计所执及依他起二性俱遮,新译唯遮遍计所执;旧译以缘起之本唯在第八识,新译则八个识及相应心所皆为缘起之本。又真谛译之《转识论》以阿陀那为第七识,新译则以为第八识。真谛所传之摄论宗更立第九识,新译则无此说。总之,新旧两译同属有宗,宗旨相同,因时代先后,各成一家之言,义解稍有差异,也很自然。但真谛所译传之学在隋唐之际的中国佛教界曾激起很大波澜,因而引起了后来玄奘法师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动机。真谛来华后至玄奘赴印前的八十余年中(546-627),印度佛学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最初护法和清辨兴起了空有之争,接著月称和清辨又同室操戈而使空宗分成为自续、应成两派,月称又和月宫进行了长期的论战,护法的弟子法称也对祖师陈那的因明进行新的改革。学说总归是辨析日精后胜于前的,玄奘所承之学大体说来是较旧译更为精审的。他们为我们伟大民族争得了荣誉,为灿烂的东方文化增添了异彩,为佛教的发扬光大建立了不世出的奇勋。他们是不朽的翻译家、思想家和旅行家,他们对祖国文化的发展和提高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佛教翻译事业,给灿烂的汉民族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世界上是无可匹敌的。它是我们足以自豪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但是,我们还必须指出常常容易忽略然而非常重要的另外一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个兄弟民族在创造全民族的文化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出的成绩,在佛教方面尤其如此。另外,在清代曾进行满文大藏经的翻译。近代还发现西夏文大藏经以及回鹘文佛经的残卷。还有,我国的傣族文化一向不为人所知,解放后才发现傣族有非常丰富的傣文著作,其中即包含有南传巴厘三藏的傣文译本。由此可见,我国各族文字的大藏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罕有的巍峨丰碑,其中凝聚了多少世代人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伟大气魄,这是我们可引以自豪的无价的精神宝藏。
        作者单位:佛经经典
        [1]西南民族大学15级藏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