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把握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复述法、讨论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妇女一直陪伴着他她对鲁迅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这位妇女,就是鲁迅一直没有忘却的长妈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识这位长妈妈。
【作者简介】
鲁迅年级的的母亲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文本链接】
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
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1)共写了7件事:
常喜欢切切察察。
限制“我”行动。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长毛攻城时护城。
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
(2)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的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题目其实标示文章运用到了欲扬
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岁时作者的口气适宜用“阿长”来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课文精读】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和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
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仔细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4.分角朗读第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写“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5.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在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