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后训练为抓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李建芹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0年第12
        课文练习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课后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者对课文的精心提炼,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文练习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参考,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将课后文练习融入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优化备课思路,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一、作为教师确定教学思路的参考
        教学设计应考虑课文中作者的思路,并以作者的思路来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
        如《石头书》一课,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到了哪些学问?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可以将这一训练题作为抓手,把它
视为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教学时可先提出问题:上节课有一个词刨根问底的意思没有解决,这节课老师想让你们通过读书自己来到答案。说完让学生在课文中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些问题。在指名回答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到了哪些学问?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把叔叔告诉川川和磊磊的有关石头书上的学问层层展现。石头厚厚的像一本书,石头书上有字、有画,从石头书中可以判断出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埋着矿石。让学生真正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以及到的学问,真正理解为什么把石头称为石头书
       
        二、作为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依据
        课文后练习,往往将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分解成若干训练重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层次感非常强。很多习题起到了感悟语言、领会感情、学习写法等多重作用。如果教师将课后文练习与教学过程融合,那么所起的教学作用就更大。
        比如《金子》一课,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你有什么梦想?打算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以之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可引导和促进学生思考、探讨: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答案。这样,学生在回顾彼得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懂得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再迁移到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梦想,用以深化明理。一个问题牵动了一堂课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三、作为教师组织学生语言实践的抓手
        语文是实践性的学科。苏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增加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狐假虎威》这一课有这样一道练习:看谁能把加点词语的意思表演出来。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让学生先充分地读书,自己操练,同桌合作,然后上台表演。学生积极性很高,手里捧着课本,台词说得也很流利,全无背诵之感。有时还为老虎、狐狸说话时是什么神情争得面红耳赤,从中可
石头书以看出他们对人物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把的课本知识变为的演出实践的过程,就是读书、观看、思考、演练的过程。像这样运用课文后练习真实弹的演练,就是在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的思想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四、作为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
        课文后练习近年增加了很多综合性的题目,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从这个基点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师要注意运用好这类练习,做好指导工作。如《孙中山破陋习》,课后有这样一道题:什么叫陋习?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课后,我安排学生作个小调查并做好记录。这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陋习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到封建社会有很多陋习,使孙中山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越来越丰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调查的能力。
        总之,从课文后练习准切入口进行预设,有利于梳理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发挥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