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写作背景“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情景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在当前新高考、新教材,以及新课标的“三新”背景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改革与发展,重点考察着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需要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给学生在课堂上打造出不同的情景,并且要求他们在相应的情境下发挥自身的语文思维,更加直观的学习语文相关知识,综合提升读写板块的学习能力。因此,本文从高中语文情景教学的特点和“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模式创新;课堂实践
引言
情景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成的情景或虚拟的情景,给学生说营造出来的教学氛围。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情景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感受其中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知识本质获取其内涵。尤其是在高
中语文课堂上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打破学生以往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偏见,让他们也意识到语文学习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通过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实现语文课堂目标,在此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互动意识,从而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高中语文情景教学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情景教学的核心特点,才能利用这些特点更好地突出语文课堂的教学优势,在实践中发挥实效性。其中包括情景教学的直观性,往往以直接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沉浸式的感受,让学生无论在阅读课文还是写作练习中都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让自己的读写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其次是交互性特点,情景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产生更多学习的动力,从而在语文课堂上获取知识。最后是情景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教学氛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具有新意的语文课堂[1]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
(一)探索新高考内涵,深化素质教育
新高考旨在全面优化全国统考,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为常科,这无疑表现为对高中语文的更加重视,同时也提出了新高考的考核目标,也就是“一核四层四翼”指标,如下图1所示,可以看出,必备知识、学科素质、关键能力、立德树人等成为新高考指标,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的做法,素质教育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育目标上也要随之创新才行。
图1.一核四层四翼简图
图2.语文学科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备知识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词、句式、文章等知识,而关键能力则指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等,学科素养则可参考上图2所示,核心价值则指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促使学生慢慢爱上语文、爱上文学,四点或有融通之处。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仅仅在于字词的积累,也在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在思想境界的提升,更在于语文情感的提升,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真正带学生去感受文字的内涵、感受文学的伟大力量。例如《荷塘月》是一种描写荷塘淡然、朦胧、向往的情感,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豪迈大气、潇洒自由的情感,例如《再别康桥》
,写作背景是作者离开校园前夕,写下的对康桥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以及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例如《沁园春·雪》,是在艰难的抗日环境中,在陕北观察地形时所做,既描写了绵延千里的磅礴雪景,也描写出革命人不畏艰辛,志在山河的豪情壮志。在教学之中,教师应配合故事背景进行解读,深入故事背景情境,促进学生增强理解,并增强文化素养。
(二)基于新高考目标,创设语文导学情景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未来将要面临的是高考,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需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对于当前语文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情景教学能够符合新高考的教学需求,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堂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备课的过程中了解新高考的题型和要求,能够将其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且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语文导学情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进行知识的灌输,但是却没有主动地思考如何独立阅读和学习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语文思维尚未被建立起来。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利用导学的模式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前通过预习的方式来初步了解其中的基础知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高难度知识的讲解[
2]。如何通过教学情景模式给学生创设导学环节?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学案的制作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资料来独立阅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大意,从而先行产生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百合花》一课时,在课前的导学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导学环节的学习任务,首先要独自阅读全文,并且能够拿着笔对于段落进行标注的划分,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并且还需要设置一些阅读问题,待学生读完后进行提问。在导学的基础上进入正式教学时,需要给学生打造故事情景,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引入文章的历史背景“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让学生先了解历史背景,在此故事情景下再引入到本篇文章的教学讲解中。
(四)基于新教材内涵,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
针对教材这一点,教育工作者所做的研究非常多,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一个是按部就班的说明,一个是活灵活现的展示。原则上对教学一定是用教材,这里的“用”就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教师不是照着教材来把所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对内容的合理调整,对活动的精心设计,最终打造一节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从中学习知识。
一方面,教师可扩充教材,可尝试着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网络时代中,教学资源平台的兴起,能支持教师在教学资源平台上搜索对应的教学资源,比如MOOC平台、中国微课网等,或者利用百度,利用B站、抖音等途径搜索并整理教学资源,就能够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灵活选用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于教材做深度剖析,这是备课的一个要点。对于要讲解的内容,做适当的增、删,以便让课堂的时间都能被充分利用。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中,不用纠结于字词的教学与背诵,而是将故事背景引入到教学中,其背景是当时美国阶级矛盾背景下,为了推动美国国内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演说,说明背景,学生的理解更深刻,或者可拓展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知识,讲一讲民族共同体概念等,让本节课得到拓展。
(四)结合新教材内容,打造角互动情景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发氛围的打造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基于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分别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采取刻板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
的梳理和灌输,难以发挥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丰富的体验感,因此需要在现阶段给语文课堂上加入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互动的情景下了解课文内涵。教师需要结合新教材的内容,在语文课程中给学生打造角互动的情景,选择其中具有典型人物角的课文进行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下册《雷雨》一课时,这篇课文的人物角比较多,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因此更适合开展角互动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分别挑选出几个代表性的角,然后让学生在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进行表演,在表演之前需要对人物有充分的了解,不仅需要反复的阅读课文内容,必要时还需要去阅读《雷雨》的原文进行理解。学生需要记忆人物的台词和动作神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扮演角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排演一场话剧,让学生在角情景下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关系,从而可以发掘人物的个性特点。这样的课堂学习与互动可以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角表演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