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虎门硝烟优秀的说课稿
篇一: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说课稿范文
叶子君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的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介绍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壮举。 教学目标: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来确定本科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抵御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
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意识。
二、 备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我更加注重教学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熏陶。所以在全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讲读结合,结合录象片段,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这个情景中体会到那种中国人的自豪,从而达到以看促感、从读中悟的效果。
三、备学生
因为是历史事件,距离今天比较久远,而且学生都是九岁左右对历史事件知之甚少,所以讲解这一课时,我想借助一些历史史料、图片、影视材料等来加强视觉效果。
【讲】
教学过程:
一、为“壮”扩词,读出“壮味”
课堂开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茁壮、雄壮、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等词语。
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要读出词语的意味。这是一组“让人心动”的词语,学生在朗读时必会神采飞扬、浮想联翩,他们在朗读词语时自然地产生与词语相关的情景的想象。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在学生将词语读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那
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让学生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示问题: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你能从课文中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吗?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理解 “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
针对最后一节中“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也可由教师补充史料,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一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
三、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
“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
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场面?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象。让学生透过课文中词句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想象“壮观、隆重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壮举”的“现场”,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⒉研读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销烟前的场面就是这般的壮观、隆重,足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 “弥漫”、“咆哮的海水”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痛快人心的“豪壮”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