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意思: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
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小学提高语文成绩方法
一、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在平凡之中坚持就不平凡)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成绩提升保证,试卷上常有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音,补充四字词,给加点字选意思、默写古诗,名句、谚语、课文片段,句子变化等。平时教学抓好这些知识点,语文成绩提升定会有保证。
1、读音、生词关:
常发现学生答卷后在看拼音写汉字、给字选音上有失分,如:削(xiaoxue)殷(yinying)哈(haha)。要想使看拼音写汉字10分全得,我觉得每课生字教学时,对拼音重点知识要穿插进行,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要熟知于心。对带ie、ei、ui、iu复韵母的音节,带鼻韵母的音节,尤其前后鼻音不分,多音字,整体认读音节等难音节重点引导掌握,
效果比较好,这样看拼音写汉字就不会拼错,另外要不断听写词语,课前预习听写,课后滚动听写。
每单元30-40个词,八个单元约240-320个词,争取每位同学全掌握。期中、期末考试前专题测试。在此基础上出每单元难记的词语重点强化,达到万无一失。(注意双音词,普写与重点相结合)。另外对出现的四字词语进行归类,如ABAB、ABAC,带反义词的,人物外貌、心理等分类,学生不仅记会词语了,还会应用了。读音除每课生字的重点读音外,要注意每课的多音字,课本内加音的字,重点引导记忆。
2、近义词辨析、给所给词语中加点字选解释
近义词辨析教师在平时讲课注意区别外,尤其注意要收集一些题目,常考的有“安静、宁静、寂静、平静、恬静、幽静”“竟然、果然、依然、毅然、显然、虽然”等。给所给词语中加点字选解释,要注意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结合课文进行理解。,如“囫囵吞枣”、“熙熙攘攘”等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理解。
3、句子变化:
小学出现的如反问句与陈述句互变,引述句与转述句互变,变双重否定句,变比喻句等,要在课文中遇到时有意引导变化,不禁起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对句型变化起到了加强。在周滚动学案上适当设计,还要进行集中句型变化练习,这样效果一定会好。
4、背默填空。
对要背的古诗、古文、名言、谚语、课文片段等要逐个检查背诵,尤其是后进生,更要严盯紧抠,遵循先背后默写的原则,在背会的同时,力争写正确,把会的变成对的。
5、书写。
让学生写整齐,不要因书写乱影响得分。平时规范生字书写笔顺,并坚持描字帖。
二、阅读是提分的突破口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但突破阅读瓶颈的突破口我觉得应该在课堂,因此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每学期八个单元,每篇有2篇精读课文,一学期共16篇,教师要观察阅读题目的共同点点,如过渡句、中心句、给短文起题目,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填关联词、文章大意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教学。
1、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每组课文都有导读部分,其中对训练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组中每篇课文都要按此要求学习,而且这组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是本组课文目标的体现,便是重难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是关爱类的文章,目标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第一篇文章《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抱回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丈夫出海前的环境描写都反衬出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同时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我还让学生都来当一回小作家,激励学生为课文续编结尾。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想出了许多抚养西蒙孩子的办法:有的同学想到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周围邻居们纷纷慷慨解囊进行捐助;还有想到的是桑娜的丈夫得到了一笔意外的收入,日子变得好过了起来。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这样,既培养了阅读新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朱自清《匆匆》是,其中说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学生在体会到时间匆匆而过的同时,让他们仿照造句,他们便造出“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头发剪了又再长的时候”,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体会,阅读个性思考得到了锻炼。
2、问题导读,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例如《金的脚印》一文的课堂提问,我设计了适合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问题: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2、狐狸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课文为什么用“金的脚印”做题目?对于学习偏差的一些学生,可以较顺利的完成第一个问题,这样,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中等难度的问题,我总是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也给予了他们一次成功的机会。
最后的难题,我就会让学习成绩最好,课堂上善于思考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既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我总是提前设计好“思路点拨”,从不同的方面来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如何理解‘人’字形铁路更易于火车爬坡”使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在备课时我预设了这样的思路点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斜面的省力2、适合一个火车头拉,另一个火车头推的设想。这样一来,学生借助“点拨”展开热烈的讨论,很快就有了答案。不仅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合理性,也有效的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
有此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阅读的有效途径。
3、将考题融进阅读教学
把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文章结构、修辞等针对不同的课文融进阅读教学设计中,长此训练,学生就会阅读了。《詹天佑》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中心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文末“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4、阅读教学要注意写作特点的引导
好多课文,都是大家作品,其中一些独特的写法要引导掌握,如鲁迅的《少年闰土》中一段环境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毡帽,项带银圈,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对彩的把握很注重,对凸显人物特点的帮助,另外《林黛玉初进贾府》一节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是王熙凤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引导语言展现的人物特点。这些引导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关键。也为习作奠定基础。
秋之韵5、不断练习,用实际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坚持课外阅读,不断提高理解能力
课文作者介绍时,有意推荐好书号召孩子们课外坚持阅读,如学习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是可推荐《第七条猎狗》季羡林《怀念母亲》时可介绍《德国十年》、林清玄《桃花心木》时推荐《温一壶月光下酒》等。不断加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力及心灵感悟。
三、习作
小学生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我认为习作首先把字写好,模仿习作,模仿总分总的结构,前后照应的方法,比喻等修辞的运用,模仿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另外注意作文前的提纲,作文后的讲评。无论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不外乎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活动的,写景的,状物的,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应用文,想象作文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写好作文:
1、审清题意。包括审对象(写人?写事?写活动?写物?);审范围(时间、地点、数量、人称等范围);审重点(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