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开开心心上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开开心心上幼儿园教案篇一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
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1、有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三、学习9的组成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大班开开心心上幼儿园教案篇二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送给妈妈实际点的礼物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活动准备】
  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