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优秀教案
单元概述
【单元教材解析】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
5.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6.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竖直”。
7.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8.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
《山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
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三首》3课时
《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习作:写日记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4 古诗三首
【教材解析】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图,内容形象生动,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和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更加勾起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乡情的千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教学建议】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
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诗人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难点】
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秋天的日记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