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第【1】篇〗
设计说明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本教案主张“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语言,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参观者,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搜集安徒生的作品和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指名回答)
2.导入: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这一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小女孩为什么有家难回?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在小女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情境,从孩子们的切身体验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对比来引入,
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从而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文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识字,能更好把握课文内容,使情感、情绪融入课文。
三、集中交流,汇报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饿、燃、烛、诉、柴”,指名读,纠正读音。
(2)出示多音字“挣、几、晃、喷”,引导学生读一读本课的音及词,再查工具书,掌握其他读音,并组词。
(3)指导书写。
①说说自己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或者自己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有困难。
②重点指导“饿、裙、焰、诉、离”,尤其是“焰”字的笔顺。
(4)指名再读生字并扩词。
(5)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多种方式读一读。
2.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课件出示:__________小女孩。
预设:可怜的、寒冷的、饥饿的、没有快乐的、没有人爱的。
3.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课文先讲______________;接着讲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课文先讲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4.尝试分段。
(1)提示:按“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三部分。
(2)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检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这一环节的完成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四、品读课文,感受可怜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4自然段,画出课文具体写小女孩很可怜的句子。
(2)多读几遍所画的句子,想象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作批注。
2.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堂,随机点拨)
3.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键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句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引导学生抓住“又冷又黑”“赤着脚”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