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说课稿第【1】篇〗
教学思路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多给学生一个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让学生体验能学习,会学习的成功喜悦。
2、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紧扣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美,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中秋节的优美句子摘抄
3、以“月”为明线索,以“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抒写美”为暗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说课稿第【2】篇〗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月迹》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月迹》是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包含着对景物的描写以及热爱,语言清新优美、含蓄精炼,富有诗的韵味。《月迹》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与其他孩子追寻月亮足迹的过程,作者描写了在自己童年时代一段极其美好的往事,在中秋之夜,一孩子为了寻月亮从堂屋追到院子里,从院子里又追到河滩上,表现出一种孩子的童真以及作者充满童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