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深圳二模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范文+素材+备考借鉴
【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
一、解读作文材料
深圳二模作文材料极简,由王夫之的一句名言,引出“定理”与“定法”的二元思考。作文材料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给出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一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这里有三个信息:一是话题两个概念“
定理”与“定法”;一是两者关系,“有定理”与“无定法”;三是观点态度,即“有定理而无定法”。
第二句:对这句名言的补充解读,重在解读话题概念内涵,“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这一解读降低了作文的立意难度,指引考生正确立意。
第三句:回到“今天”,指出这句名言值得人们深思。这句话提示考生,对这句名言的理解要“回归现实,照亮当世”,进行新的理解与阐释。
二、关于任务与要求
任务部分:一是要结合材料,材料没有过多限制,重点结合材料“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这句名言即可;二是“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重点结合名言内涵,联系今天社会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备战高考
要求部分是通用的要求,不必多述。
三、作文提分点
概而言之,三点:概念内涵+逻辑关系+现实观照
一是概念内涵。
考生写作时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定理”,什么是“定法”。概念内涵不清楚,或了解不精准,后面的写作再怎么努力,得分都不会高。观点内涵是文章的内核中枢,文之“帅”也。
定理:是不变的原理,不变的真理。这一点对于高中生而言不难理,数理化里的定理太多了,天天解题在用呢。从科学之理到社会人文之理,如朱熹“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就指出中庸之理。
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注意重点在“法”上。法是方法,而不是法规、法则,不能偷换概念。也就是在面对具体事情、解决具体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策略。
二是逻辑关系。
“定理”(A)和“定法”(B)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王夫之认为:“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不变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是说:
“理”是不变的、永恒的在存在,“法”是多样的、灵活的变通。
“理”是到理念、目标、宗旨和准则,“法”是方法、途径和措施。
“理”只有一个,“法”可以多样。
“有定理”强调遵循基本规律,坚守目标准则,是“万变不离其宗”;“无定法”强调遇事灵活变通,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有定理”是持守正道,“无定法”是创新思维。顺应规律是前提,而具体做事时,人们却可随时随势而变通。
作文的思辨重点:无定法。“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真正想强调的,很可能是——依循规律,不拘成法,因时因势而动。无定法,强调我们必须在遵循定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适应变化的环境,到最佳解决方案。
以上是底层逻辑,属于“既A又B偏B”模式。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高阶思维。可以采取“反A反B,A+B”模式。
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顽固不变,同时我们也并不主张不顾现实,一味求新,为变而变。那么,最合适的方式,恐怕是既保持法律、规则和制度等的前后延续性,又依据条件变化,作出及时而审慎的调整。
甚至提出新的观点主张,进行批判性思维,个性化表达。可以采取“反A 同B,A+B”模式。
如:哥白尼、达尔文、孟德尔、爱因斯坦,莫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从而得出颠覆性认识,相继提出“日心说”“进化论”“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相对论”,刷新了人类的知识领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没有什么“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铁律,只有对未知世界不断延伸的认知。所以,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恐怕便可以拿来描述对新事物、新形势、新机遇等的认识。
三是现实观照。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可发说是一个普遍的真理。作文时可以联想到社会现实生活,参照这句话进“生活化”理解,从而使文章论据充分、内容丰富、写得深刻。
【例1】有定理:人际沟通,以情感为纽带,以真诚为根本。无定法:古人的书信,纸短情长;现在的互联网,手机短信,,视频,直接高效。在不同的交际中,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如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家人和亲朋交往,我们则更加注重情感和真诚。时代在变,人们的交际与在变,但真情永恒,情感依然。
【例2】有定理: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对外素以和睦友善著称,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无定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国的外交策略也在灵活变化,坚持命运共同体,与一切友好国家发展关系;
对西方敌对势力,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坚决反对霸权行径,遇难刚则刚。
【例3】有定理:主权问题,不用谈判。无定法: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思维,收回香港和澳门;面对未来,祖国统一大业中台湾的回归,我们一样有多种方式方法可用。
【例4】有定理:教育中的基础性知识是第一位的,基础性学科在科技攻关
中占有重要地位。无定法:从教学方法上来讲,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固定的模板,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兴趣和需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这就是“因材施教”。从知识点落实与考查来讲,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知识为基”还得“能力为重”,这个“能力为重”则体现出试题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要求。知识点掌握了,但不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活学活用,还是枉然。人才的培养,重在培养创新能力、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思考模式。所谓:学有定理,考无定法。
【例5】有定理:马克思主义。无定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马列主义经典中没有现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成功之“法”,同志开辟了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理存而法变,中国革命为之焕然一新。只有定理,没有不变的法。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中国解放了生产力,日益富裕;而中国的道路方向之“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初心,从来没有变过,变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
方法,不变的是目标、道路方向。
【例6】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但也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经济领域,我们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但也需要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和管理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总之,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们都需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例7】引用“周广慧语文工作室”文章内容:十八般武艺,演起来皆令人眼花缭乱,但背后的实质大体如一,那便是精准发力、制敌要害。千里马,毛、肥瘠和脾性各异,然而共同点则是耐力惊人,可以持续跋涉和追击。异中求同,变中求定,人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而后,可以总结规律,到能够依循的公式、原理、定理和法则等等。
作文题目的借鉴意义
综观这次作文题目,有以下特点:
①作文材料极简,无过多限制性要求;②作文材料内容属于传统文化名言名句类;③作文话题坚持思辨主方向;④由传统到现代,作文取材传统文化,立足当下社会,写出新的感悟与思考。
高考前一个月的作文冲刺建议(就深圳二模作文面言):
①突击新题型。从教育部的四省联考,到近来的广州二模、深圳二模及各地的二模试题作文来看,材料极简型(甚至单字型作文)的作文题目值得重视,以其中的一道作文题为例,精练精练,让考生熟悉这种题型作文的写作方法,考场不“手生”;
②注意思辨性。话题的思辨性,还是主方向。审题时突出两点:一是迅速到思辨话题(二元或三元),二是理解话题思辨各方在概念内涵,三是理解思辨的逻辑关系所在,从面构思全文。
③现实关联点。作文材料越简略,意味着思考的空间越广阔。话题的极简,意味着内涵的极丰。极简单的道理,背后关联着极丰富的生活。这次作文,学生不易跑题,看起来好写,但写好却很难。作文的难度在于:懂得了这个道理,如何联系生活把“理”讲透彻(作文的普遍性问题)。在“对接生活”这一点上,对考生而言是一件“绞脑汁”的事,也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要素,更是作文提分的关键。训练学生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一点与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实践、感知能力、思考深度、见识水平都有密切关联,非一朝一夕之功。从长远来看,作文训练,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关键。
【下水作文】
以定理成本,借活法创妙
清代大儒船山先生为我们留下一句“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诚哉斯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既要遵循已有的原理和规律,以之为本,还要在处理具体事情时灵活变通,创造妙手,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更加平坦通畅。
顺应规律、抓住原理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中国古人一直信奉“天行有常”的道理,讲求顺天而为,由此产生了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和哲思:庖丁之刀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