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会听小蝌蚪妈妈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妈妈添画的纸、黑墨汁,黑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
  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1、引导语: 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
  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妈妈,它们是不是到妈妈了呢?
  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没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重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寻自己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 ,在阅读中体验小蝌蚪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小蝌蚪妈妈》大书本、 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
  (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什么形状,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 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5图六:小蝌蚪会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
  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
  过程:
  1、出示“小蝌蚪”
  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
  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妈妈》。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设计思路:
  在经历一支笔画画的成功经验以后,幼儿对彩有了别样的体验――原来很少的颜也能画出很美的图画。为《小蝌蚪妈妈》画插图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尝试在一张以绿为主的画面上,用幼儿不常用的白作局部涂,使画面上绿的植物、黑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的动物妈妈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十分淡雅的调。
  我们按照故事的线索,以讨论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的位置为重点开展,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均衡与变化,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协商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故事情节,进行合作编画。
  活动目标:
  1、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的故事角之间大小和位置,关注画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为故事《小蝌蚪妈妈》画插图的.基础上,体会小组合作完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