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3.感受济南的冬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大家由春天能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 (学生展示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风和煦、春花烂漫、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等)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大家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展示如: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寒气逼人、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等)
引出本文:这些都是人们在描写冬天时常用的词语,写出了冬天给人们的感觉。我们来读一读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看看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本环节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唤醒学生已有的感受,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感知,理解文意
1.一读课文,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听课文录音或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感觉和你印象中的冬天是否相同?她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要求同学们抓关键语句,注意学习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学生个别发言。
提示: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等词语均可。
提出问题:没有风声说明风小,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济南的天气晴朗。那么,大家想想,用“没有风声”“响晴” “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理由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指向:温晴。
教师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
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彩,鲜明而不单调。(师板书“温晴”)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词语打下基础。
2.研读课文,体味探究。
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么,她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讨论前,确定好小组负责人、记录员、发言人等)
提示:学生讨论过程中分别抓准济南的天气、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1)引导学生解读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温晴。并了解这一段中采用的对比手法。
(2)引导学生解读济南的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了解这一段中采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中流露出的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解读济南的水的特点:不结冰,清亮、空灵等。在把握景物特点的过程中,品味文中语言特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中流露的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
小组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小组A: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了它“温晴”的特点。
小组B: ……
……
教师引导:除了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外,文字本身也带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
(重点朗读第3段,感受重音与停连的表现力)
第3段重音、停连参考标注:
小山ˇ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
..缺着点儿口儿。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